西部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pdfVIP

西部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部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pdf

第24卷 ,第3期 中 国 农 业 资 源 与 区 划 Vo1.24,No.3,pp22.26 2 0 0 3年 6月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June,2003 · 理论探讨· 西部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姚予龙,谷树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O1) 摘 要 我国西部地区地貌类型和气候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多变,资源承载能力较低。受此影响,至今 我国绝大部分贫困人口仍旧分布在西部地区。实践证明,西部地区要摆脱贫困,必须要坚持人口、资源、 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通过人类的积极活动实现生态环境的重建和恢复。还要制定促进区 域发展的各项有利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人口素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化带动贫困区资 源的合理开发,实现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贫困地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社会经济 协调发展 一 、 我国及西部地区贫困类型、特征及其根源 (一)贫困类型的演变与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政府根据当时农村生产、生活状况,划定了18片地区为国家重点扶持的 贫困地区,这些地区被称为 “老、少、边、穷”地区,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它们是:秦岭大巴山地 区、武陵山地区、乌蒙山地区、奴鲁尔虎山地区、大别山地区、滇东南山地区、横断山地区、太行山地 区、吕梁山地区、桂西北山地区、九万大山地区、甘肃中部地区、西海固地区、西藏地区、陕北革命根据 地、闽西南和闵东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和赣南革命根据地、沂蒙山革命根据地。 1986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认,全国共有664个贫困县,贫困人口9 339万人。姜德华等以国 家最初确定的l8片贫困地区为基础,结合新认定的全国644个贫困县状况,对我国贫困地区的类型进行 了划分…,确定为6种类型,21个亚类。 国务院扶贫办按上述地域类型统计,居住在山区的贫困人口有8 436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1%; 居住在风沙区的 (坝上风沙高原区)有238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6%;居住在沙化区的 (内蒙古高 原东南沙化区)有436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8%;居住在于旱区的 (宁南干旱区、新疆西部干旱 区)有299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5% J。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尽管我国反贫困战略的实施获 得明显成效,绝对贫困人口明显减少,但在中西部环境恶劣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仍然有一部分贫困人口 的存在。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20世纪末中国农村的具体实际,制定了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重新认定了592个贫困县,其中位于山区的就有496个,占贫困县总数的83.3%【3]。 对中央确定的592个贫困县,可划分为3大类型: 第一大类型是中部山地高原环境脆弱贫困带。它从中国东北延伸到大西南边陲,即沿爱辉——腾冲线 两侧,呈带状分布,此带是中国地形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区,是历史上汉族和少数民族频繁交往的 区域。秦岭以北地区的年降雨量通常不超过500mm,属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和干旱区过渡带,历史上是 收稿日期:2002.12.29 姚予龙为副研究员 谷树忠为研究员 该文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CX10G—BOO一02资助。 I l 1 1 硼I■I胍一 第3期 姚予龙等:西部贫困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3 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交错带,中轴线以南为农耕区,以北为游牧区。秦岭以南,除四川盆地、汉中盆地 外皆为山地、高原区。依环境的差异性,该贫困类型区还可以被分为5个亚区,它们是:(1)蒙古高原东 南边缘风蚀沙化贫困地区;(2)黄土高原沟壑水土严重流失贫困区;(3)秦巴山地生态恶化贫困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