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对缺血性中风防治的指导与运用.pdfVIP

治未病思想对缺血性中风防治的指导与运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未病思想对缺血性中风防治的指导与运用.pdf

m:t jIl 中 医 2008年第26卷第4期 Vo1.26,No.4,2008 · 20 · Joum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治 未 病 ” 思 想 对 缺 血 ,陛 中 风 防 治 的 指 导 与 运 用 祝美珍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因此运用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 研究防治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与措施则是目前的重点与热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众多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无法进行干预的因素,其中有年龄、性别等方面,以及可干预的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 烟、酗酒等,且这些危险因素多有 “致瘀”的共同病机特点,因此,从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学术思想出 发,及时采取措施阻断这些危险因素的进一步施加,应该能有效减轻血液瘀滞的病理状态而达到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目 的。 关键词:中风 缺血性 、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49(2008)04—0020—02 缺血性 中风是 由于各种原 因引起气血逆乱 ,产 出现 了相应的脉、症、证,则又应 采取 涤痰 、清热、 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而出现半身不遂、 熄风等干预措施以阻断病机病理的恶性链锁反应, 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病 从而减轻缺血性中风的病残率与病死率。因此,运 症,属于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范畴。根据 用 “治未病”的学术思想,针对引发缺血性中风的 缺血性脑血管病 的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 , 各种危险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而进行有效干预,是当 应将其归属于中医内风病症的范畴。 前临床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侧重点。 纵观缺血性 中风发病 全过程 ,应分为 “两个 阶 1 益气补肾以延缓血液瘀滞的病损进程 段”,即发病阶段和演变阶段。发病阶段是指病损因 缺血性中风 多属一种 中老年疾患 ,年龄 是 中风 素积累到一定程度直 至发病 瞬间这一过程。在这一 病的一个 不可干预 性危 险因素。随着 年龄 的增 长, 过程中,病损因素诸如虚、瘀、痰 (饮)、热 (毒) 中风病的危险性持续增加。人年老后,常常出现瘀 对机体的损害遵循从 “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因此, 血的症状,如 《灵枢·营卫生会篇》云: “老者之气 对中风病的预防或者说 “治未病”当以延缓这些病 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人到中年以后,脏 损因素的侵害为重点。演变阶段是缺血性 中风病理 腑功能逐渐减退,气血虚衰,气虚则血行无力,血 重点所在,演变阶段可分为若干时相,其特点具有 虚则脉道不充 ,最 终将导致血液的运行迟涩而成血 病理因素的复杂性和病情变化的多样性。就病理因 瘀。中医认为人过半百,正气自虚,在素体本虚的 素而言,一方面有发病前诸多病因的进一步施加, 基础上,由于五脏六腑的功能紊乱,易致津血运行 另一方面,“脑络瘀阻”形成后可以派生 “痰 (饮)、 迟缓而致血缓为瘀,或津停为痰,形成血瘀或血瘀 热 (毒)、风、新瘀”等多种病理产物。其中,热、 痰阻的病理格局,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痹阻脑脉, 毒的形成与瘀血阻滞脑络,脑街气机逆乱,气机不 形成标实之 “瘀阻为患”的病理机制。 畅,郁而化热关系甚为密切。根据中医 “未病先防, 此外 ,由于人体的衰老是 肾气由盛转衰的结果, 既病 防变”的学术 思想 ,在缺血性 中风发病的各个 肾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