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与股权置换的法理与立法实践探析.pdfVIP

债权与股权置换的法理与立法实践探析.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债权与股权置换的法理与立法实践探析.pdf

· 42·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年第17期 债权与股权置换的法 理与立法实践探析 王宏杰 (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100) 摘 要:文章认为债权与股权同为民事权利,其外在特征及本质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之间具备一定 条件即可相互转化。作为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困境的手段之一,债转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但仍存在 着理论上及实践中的难题。 关键词:债转股;债权出资;转制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4)17一O042—03 为解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多和国有 产生的。公司的资本性决定了公民或法人只要出资, 企业债务包袱沉重的双重困局,2000年 l1月国务 就可以以出资财产换取股权,就可以成为股东,股权 院第 3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 显然是出资人与公司双方合意产生的。在这个合意 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第一部有关债转股的行 行为即出资合同中,投资者作为合同的一方以取得 政法规,它将使债转股的运作逐步纳入制度化、法律 股权为目的而履行出资义务;公司作为合同的另一 化轨道。 方以取得出资财产权利为目的而履行给与出资者股 几年来《条例》的施行,对盘活国有商业银行不 权的义务,与合同之债权以让渡财产权产生有异曲 良资产,加快不良资产的回收,增强资产的流动性, 同工之妙。同样,股权的取得也有基于法律规定的,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转亏 如法定继承等。虽然二者取得的法定事实有所区别, 为盈,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 但毕竟是立法者的意图罢了。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使 1.1.2 股权与债权的外在特征相同。 这一制度普遍延伸到解决其他国有控股银行因政府 1.1.2.1 债权和股权同为民事权利。债权作为一种 指令性强制贷款形成的大量政策性不良资产问题和 民事权利没有争议,股权同样是一种民事权利。现代 企业之间的债务问题,本文对债权与股权置换的法 法律有公法、私法之别,权利也区分为公权和私权。 理与立法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析。 公权即公法规定的权利,私权即私法规定的权利。股 1 债权与股权置换的民法理论分析 权是基于民法、公司法、证券法等享有的权利,具有 1.1 债权与股权的对比分析 私法自治原则之适用,故为私权,即民事权利,国家 从一般意义上讲,债转股即债权和股权相互转 作为股东享有股权也不例外。 化的问题。任何权利的相互转化,首先基于两者的本 1.1.2.2 债权与股权均为财产权。债权是在交换或 质特征是否相同,然后决定于权利主体的自治意思 分配各种经济利益中产生的权利,其给付须以财产 和国家立法的认可与否。债权与股权产生原因,外在 或可以评价为财产的利益为主要内容,故为财产权。 特征与本质的相同或相似性决定了它们具备一定条 传统公司理论将股权区分为共益权和自缢权。一般 件可以相互转化。 而言自缢权为财产性权利,共益权为公司事务参与 1.1.1 债权和股权的发生原因具有相同性。 权。财产权利是股权的目的性权利,参与公司管理权 债权的发生原因,即债权的取得,可以分为基于 只是一种实现目的性权利一一财产权的手段,因为 双方当事人意定或法律规定取得。《民法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