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内弹状流的流动特性.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通道内弹状流的流动特性.pdf

C029 微通道内弹状流的流动特性 李 英 陈光文* 袁 权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大连 116023 ) 摘 要 微通道内的弹状流具有较宽的气液流速范围和良好的传质特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 弹状流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截取微通道内一个弹单元,设置合理的边界条件,利用VOF 模型描述 不同操作条件下气泡形状及周围流场、液膜厚度的变化。从而加深对微通道内弹状流动的了解,并为 今后的气液传质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微通道 弹状流 VOF 中图分类号:TQ 032 文献标识码:A HYDRODYNAMICS OF SLUG FLOW IN MICROCHANNELS LI Ying, Chen Guangwen and Yuan Quan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ic of Science, Dalian 116023) Abstract Slug flow occurs within a wider region and provides a favorable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in microchannels. In this paper, the hydrodynamics of slug flow in microchannels is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microchannels, a slug unit cell was intercepted and appropriate boundary conditions were set. VOF model was selected to describe the change of slug bubble shape, its surrounding flow field and liquid film thickness with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Which will be helpful to understand slug flow characteristic in detail and establish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in microchannels. Keywords microchannels, slug flow, VOF 引 言 [1-2] [3] 微通道所具有的良好传热传质性能、内在安全性以及高度集成特性 使之在气液吸收 和气液 反应[4-7]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微通道气液两相流动中,弹状流具有较宽的气液流速范围 和良好的传质特性,当通道直径小到 100μm时,弹状流已经占主导地位[8]。但在微通道内,重 力的作用削弱,表面张力作用显著;因此弹状流的流动特性与常规尺寸通道有所不同,而弹状 气泡的运动及其周围流场特性对微通道传热传质有重要影响。 *联系人:陈光文 gwchen@dicp.ac.cn, +86-411-8437-9031; 第一作者:李英,女,29岁,博士后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39600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新基金((No. K2003E2)共同资助 目前对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研究基本上是通过实验观察确定流型[8-10],对特性流型下的流动 [11] 状况研究很少。Bi and Zhao 只对弹状流的滑移速度进行了研究。而且微通道尺寸狭小,在一 定的操作条件下,要考察气泡的形状和液膜厚度的精细变化无疑是困难的。现有的有关毛细管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