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雉鸡气管比翼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doc
雉鸡气管比翼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摘 要:锦州市某雉鸡养殖户的散养雏鸡突发张口呼吸、呼吸困难,有的窒息死亡,气管和支气管内发现红色虫体,经鉴定为鸡气管比翼线虫,用噻苯咪唑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该文介绍了雉鸡气管比翼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以供养殖者参考。
关键词:雉鸡;气管比翼线虫;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91-02
气管比翼线虫[(Syngamus trachea(Montagu 1811) Chapin 1925)]是寄生于鸡、雉、珍珠鸡等禽类呼吸道的一种寄生虫。临床上主要以张口呼吸、呼吸困难、摇头等症状为特征,严重者造成窒息死亡。2016年7月,锦州市南山新区一个体养雉鸡户送检10只死亡雏鸡(1月龄),经实验室诊断为气管比翼线虫感染,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6月购回雉鸡幼苗近300只,养殖场位于半山坡,平时多以放养为主。畜主口述,2016年7月中旬,部分雉鸡出现了张口呼吸、呼吸困难、甩头、口腔粘液增多等症状,到送检时有50多只死亡,死亡率近20%。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均无效。
2 临床表现
病鸡开始表现张口呼吸、有的口腔里有泡沫性唾液,头颈前伸,头部左后摇甩,排出口腔内的粘液分泌物,并能听到呼吸声。7d后伴有咳嗽、喷嚏,以后逐渐衰弱、消瘦、长时间闭眼,头向后缩,食欲减退甚至食欲废绝,最后窒息死亡。
3 病理变化
肺部瘀血、水肿,肺淋巴细胞增生,肺炎等病变;气管黏膜上有红色虫体附着及出血性卡他性炎症,气管黏膜潮红,表面有带血黏液覆盖;虫体附着处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细胞坏死和肿瘤,严重的气管被虫体阻塞。
4 实验室诊断
4.1 虫体鉴定 虫体红色,雌雄相互附着,呈“Y”型。口呈球形,具有一个半球形几丁质的囊,其基部通常有8个尖齿;口周围有一个几丁质的板,其外缘由切迹分割成彼此相对的6块花缘。雄虫长2~6mm,宽200μm;交合伞呈斜截状,有肋,有的背肋显著不对称;2根等长的交合刺,短细,约57~64μm。雌虫长5~20mm,宽350μm;尾端呈圆锥形,有一个尖的突起,阴门位于虫体前端1/4处,显著突出。
4.2 虫卵检查 粪便和口腔粘液中均检出大量虫卵。虫卵(78~110)μm×(43~46)μm,椭圆形,两端有卵塞。
5 治疗
噻苯咪唑45mg/kg体重,口服,每日1次,连续5d。治疗期间隔天用小镊子从气管中小心取出1次虫体。7d后病情好转,再无死亡。1个月后回访,未见复发。
6 讨论
6.1 分布 鸡气管比翼线虫呈世界性分布,我国福建[1]、上海[2]、河北[3]、广东[4]、辽宁[5]等省(区)均有发现。
6.2 发育史 雌虫在气管内产卵,卵随气管黏液到口腔,或被咳出,或被咽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条件下,虫卵约经3d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再被蚯蚓、蛞蝓、螺蛳、蝇类及其他节肢动物等吞食,在其肌肉内形成包囊而具有感染鸡的能力。鸡因吞食了这些动物被感染,幼虫钻入肠壁,经血流移行到肺泡、细支气管、支气管和气管,于感染后18~20d发育为成虫并产卵。有些感染幼?x穿过嗉囊和食道壁,直接钻进肺。然而,大多数幼虫是穿过十二指肠,由门静脉的血流携带经肝和心脏而到达肺的,最早感染后2h在肝内发现幼虫,在肺内最早为4h。幼虫可能弄破毛细血管而进入叶间结缔组织,并经过毛细血管进入初级支气管和气囊。在雉鸡,最早在感染后第4天发生蜕皮和发育到成虫阶段,到第5d进行交配。成虫进入气管,最早为第7d,到感染后11d,雄虫牢固的吸着在气管壁上,从感染幼虫到性成熟并在粪便中出现虫卵大约需要14d。爱胜蚓(Eisenia foetidus)和黑暗异唇蚓(Allolobophora caliginosus)是气管比翼线虫常见的贮藏宿主,可以受幼虫的感染。幼虫穿过蚯蚓的肠壁,进入体腔,最后侵入肌层,可以形成包囊而长期存活下去。在蚯蚓体内的幼虫可以保持对雏鸡有感染性达4年零4个月之久。蛞蝓和螺蛳也可作为气管比翼线虫的传递宿主或补充宿主,曾在受感染1年以后的螺蛳体内收集到活的幼虫[6]。
6.3 症状分析 检查病禽的气管时,见黏膜广泛受刺激并发炎,很明显咳嗽是因为黏膜受刺激的结果。火鸡和雉鸡的气管常发生病变,而小鸡和珍珠鸡则几乎不出现病变。产生这些病变是由于雄虫在其吸着部位引起一种炎性反应的结果,在雄虫的整个生命中,始终牢固地附着气管壁。雌虫则是时而附着,时而脱离,以求获得更多食物。
6.4 流行因素 本病成鸡多为带虫,但粪便中仍有虫卵,成为感染来源,而雏鸡感染后症状明显,因此,雏鸡和成鸡一定要分开饲养,及时清理粪便和分泌的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