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建筑減隔震技术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減隔震技术措施

建筑减隔震技术措施 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目 录 1. 设计技术措施 1 1.1 建筑设计 1 1.2 结构设计 2 1.3 给排水设计措施 4 1.4 电气设计措施 5 1.5 供暖通风设计措施 5 1.6 隔震橡胶支座要求 6 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6 2.1 施工依据 6 2.2 施工要求 6 2.3 关键工序 7 2.4 检验 7 3. 产品检验 8 3.1 型式检验 8 3.2 出厂检验 8 4. 隔震建筑维护及注意事项 9 设计技术措施 建筑设计 适用范围 只要在功能上有较高抗震需要的建筑,或业主希望具有较好抗震性能的建筑,均可采用隔震技术。从建筑建筑功能上来划分适宜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包括以下: (1)政府办公或公共设施; (2)医院、疗养院; (3)学校; (4)博物馆、美术馆; (5)核能设施或危险物储存建筑; (6)历史建筑; (7)住宅、商业及办公楼; (8)业主提出明确要求的其他建筑。 高宽比要求 隔震建筑的高宽比宜小于4,其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相关规范非隔震结构要求。对于高宽比大于4的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 人防设计相关要求 1)对于影响地下室人防工程的竖向通道,如下挂的电梯,需要单独设置该部分的人防通道及临空墙。 2)隔震体系宜与人防体系相互独立。人防地下室以上设置独立隔震层时,除竖向通道影响人防外,人防地下室整体性较好。 隔震缝要求 1)上部结构的周边应设置竖向隔离缝,且缝宽不宜小于各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最大水平位移值的1.2倍且不小于200mm。对两相邻隔震结构,其缝宽取最大水平位移值之和,且不小于400mm; 2)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应设置完全贯通的水平隔离缝,缝高可取20mm,并用柔性材料填充;当设置水平隔离缝确有困难时,应设置可靠的水平滑移垫层; 3)穿越隔震层的门廊、楼梯、电梯、车道等部位,应防止可能的碰撞。 隔震层构造要求 1)隔震层的高度需要满足对隔震支座检修、维护、更换等操作的要求,其顶部梁底至隔震底板的净距不宜小于800mm。 2)穿过隔震层的竖向通道,包括楼梯、电梯、管井等首先宜避开隔震支墩设置。楼梯在隔震层中需要设置贯通的水平缝隙,缝高不小于20mm。 其他要求 1)橡胶支座产品具有一定的耐火极限,对可能出现火灾或对防火有明确要求的隔震建筑,需采用耐火材料对橡胶支座进行防火包覆,以达到规定的耐火等级。 2)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从而改变隔震结构的动力性能。因此,在温度变化大或极高、极低温的地区,建议考虑温度变化对隔震支座性能改变的影响,有条件时对隔震支座进行必要的温度保护。因温度变化引起隔震支座刚度、阻尼的变化超过初期值±20%时,应考虑温度效应对隔震设计的影响。 结构设计 基本要求 1)结构高宽比应小于4且变形特征接近剪切变形,其最大高度应满足相关规范非隔震结构要求。高宽比大于4的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应进行专门研究。 (2.3) 式中:——抗风装置的水平承载力设计值。当不单独设抗风装置时,取隔震支座的屈服荷载设计值;——风荷载分项系数,取1.4;——风荷载作用下隔震层的水平剪力标准值。 隔震层顶部梁板抗震措施 1)隔震支座的相关部位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现浇板厚度不应小于160mm; 2)隔震层顶部梁、板的刚度和承载力,宜大于一般楼盖梁板的刚度和承载力; 3)隔震支座附近的梁、柱应计算冲切和局部承压,加密箍筋并根据需要配置网状钢筋; 4)对剪力墙或砌体构件的结构,应在隔震层设置有支承的转换大梁。支承的转换大梁,应有足够的刚度以约束剪力墙底部的平面内和平面外转动变形,且应满足规范对转换梁抗震措施的相关要求; 5)一、二、三、四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7、1.5、1.3和1.2。底层柱纵向钢筋应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橡胶支座在罕遇地震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同时作用下拉应力不应大于pa。 隔震层以下结构设计 1)隔震层的支墩、支柱及相连构件,应采用隔震结构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底部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力矩进行承载力矩进行承载力验算。其中,底部竖向力P为罕遇地震作用设计组合工况下产生的轴向力。水平力Vx和Vy为罕遇地震作用设计组合工况下产生的X向、Y向水平剪力。下支墩底部产生弯矩计算可参照公式(2.7.1) (2.7.1-1) (2.7.1-2) 其中,Ux、Uy为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产生的水平位移;H为隔震支墩的高度,t为隔震支座高度; 2)隔震层以下的结构(包括地下室和隔震塔楼下的底盘)中直接支承隔震层以上结构的相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