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山铭》、砚山图与研山砚.doc
《研山铭》、砚山图与研山砚
中贸盛佳拍卖行几经周折,以超人的胆略战胜国际诸多拍卖行,将北宋四大书家之一米芾的《研山铭》手卷请回北京,此举赢得了国家文物界的一致赞赏与喝彩!最终得知米芾的《研山铭》被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以2999万元竞得,国之重宝回归祖国,令人欣慰。 砚山图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启功先生曾经无限感慨地说:“我此生见不到米芾的《研山铭》,将死不瞑目!”《研山铭》为何有如此之大的魔力?让启功先生发出如此感慨?原来,米芾一生之中流传下来的大字真迹存世仅有三幅: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多景楼诗》、东京国立艺术馆的《虹县试》、日本友邻博物馆的《研山铭》。三幅大字作品之中,这次征集到的《研山铭》是其中的巅峰之作。为了保证回流文物、国之重宝拍卖留存在国内,从刊载的此件珍品拍卖目录上看到:“本件米芾《研山铭》为国家文物局指定文物收藏单位定向竞投”的字样。表明过去拍品随意流出现象将受到一定限制,这是保护回流文物、国之重宝的有效方法,是避免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再次流失海外的重大举措。 研山砚
《研山铭》
米芾《研山铭》有大字39字:“研山铭 五色水 浮昆仑 潭在顶 出黑云 挂龙怪 烁电痕 下震霆 泽厚坤 极变化 阖道门 宝晋山前轩书。”赵榆先生评论之:“在运笔上刚劲强健,具奔腾之势,筋雄骨放,变化无穷。结字上,自由放达,倾侧之中含稳重,因而,端庄之中婀娜多姿。米书之妙,在得势如天马行空,不可控勒,故能雄视千古,正不必徒从淡求之。”米芾之书,以其大气磅礴、雄健瑰伟、豪爽淋漓著称于世,可见《研山铭》大字书法之魅力。
米芾一生酷爱奇石,有米颠拜石之说,痴然洒然,灵魂出窍,物我相忘。而《研山铭》则是镌刻在一块山形砚石之上,称此砚为“研山砚”。砚在古代又称研,可以用来研磨颜料或墨,因此,《研山铭》即研山砚之铭。程明铭先生著《歙砚与名人》记载:此砚为南唐砚官李少徽为后主李煜雕刻的。砚上精雕细琢,大小山峰36座,层峦叠嶂,明暗相间,一直延伸到砚边。砚池中有天然水浪纹,池中碧水荡漾,别有一番风味。砚堂金光闪闪,有似白云飘逸,又似山川,巍峨壮丽,真是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这是大自然的恩赐。米芾称这方“研山砚”为宝砚。亲自刻了砚铭曰:“五色水……”他将这方砚视为神灵之物。后来为了自己建造“海岳庵”,为经济所迫,只好用它的“研山砚”换取了友人苏仲恭在北固山前峰的一片宝地,建成“海岳庵”,自号“海岳外史”。
砚山图
《研山铭》第二段绘研山图,据《南村辍耕录》记载:宋代米芾收藏之“宝晋斋砚山”后附有“砚山图”。图是陶宗仪邀请吴镇所绘。砚山图用篆书题款为:“宝晋斋研山图,不假雕饰,浑然天成。”研山奇石图各部位用隶书标明:“华盖峰,月严,方坛,翠峦,玉笋下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于其间,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少许在池内,经旬不竭。”说明研山图、研山砚、《研山铭》三者关系密切。
砚山砚
孙仲谋在《淘宝儿》中曾谈到米芾砚山砚的拍卖过程,其中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未飨读者引缀如下:凡是古玩玩家,玩到一定份上,都格外注重有文化色彩的玩意儿,步一(竞拍砚山砚者,京城智慧玩家)更甚之。头两年,一家拍卖行秋拍,货源是从海外征集来的,其中有一件东西步一慧眼识珠,过五关斩六将,从众多行家里手折桂,堪称佳话。
这是一件灵璧石砚山,山峰参差不齐,高约40厘米,宽窄随型尺余,色黑沉沉泛银霜之光,初看十有八九都会认为是铁铸之躯,细观得知是千年灵璧古石。大拍预展珍奇异宝琳琅满目,唯有此物朴素无华,却让好些真玩家久观长看,流连忘返。此砚共有六峰,高低错落有致,峰回路转,景自天成,尺余之物却给人大千山水、天地一览的感觉。更为奇特的是,每峰之下皆有铭文,计有玉笋、华盖、翠峦、涧中有龙池,下洞、上洞,字迹隽永。器座为楠木素雕,下方有铭文一通。说砚山原为南唐李后主旧物,后为米芾所得,爱不释手,并作《研山铭》,落款为乾隆戊子十一月,昌平陈浩题。一般人可能不晓得此物,只有熟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研山铭的人才知道,这件东西和《研山铭》中的砚山暗合,形状相近,铭文雷同,莫不是千年宝物重现人间?
米芾《研山铭》中的砚山,据史料记载,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爱物,这位“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君主,国破山河后,连人带物一起归了宋朝。宋徽宗的时候,砚山陈设在内廷书房里,米芾见之甚爱,趁徽宗令起书壁,谎称以污圣物,求得徽宗赏赐。归家抱砚山眠三日,而后狂喜挥毫,留下了传世名篇《研山铭》。后来米芾用砚山在甘露寺附近换得晋唐古宅一所,水木葱茏,故又称海岳庵主。而此砚山元代流传至大都太乙崇福宫张真人,后很长时间不知去向。到了清早期的时候,有一位叫陆煊的学者,在其《梅谷偶笔》的文章中记录,说在康熙御用文人高士奇家里见到过这方砚,并描绘了形状和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