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践”与哲学主题的转换.pdf
2002年 5月 第 3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illn Urdvemitv Jcmmai Social Sciences Editon May,2OO2- No.3
“实 践 ” 与 哲 学 主 题 的 转 换
程 彪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 “实践”.必须结合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才 能理解。而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关键并不在于思维范式的转换或哲学视野的转移 ,而在于 哲学主题的转换,印它实现了哲学主题由 “解释世界”到 “改变世界 的转换。因此,必 须从哲学主题转换的角度理解马克思哲学及其核心范畴的 “实践 。 关键词:实践;马克思哲学;哲学主题 中圉分类号 :B014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 :0257-2834(2002)03 0013—06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 的核心范畴,“实践观点”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哲学的革命。 这早 已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在这个笼统的共识的基础上,人们对于 “实践”和 “马克 思哲学”仍然会有大异其趣的理解。目前国内最有思想力度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把马 克思哲学的革命理解为 “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因而 “实践”指示着一种 由马克思哲 学所创立的崭新的思维范式;另一种是 以现代西方哲学的 “生存论转向”为参照,把马 克思哲学的革命理解为 “哲学视野”的转移,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 “生存论转向”的先 驱 ,因而 “实践”也就被理解为人的 “生存方式”。 这两种理解都突破了传统教科书诠释马克思哲学的僵化模式,深化了对于马克思哲 学及其革命性意义的理解 。然而 ,马克思哲学革命 的关键并不在于哲学思维范式转换或 哲学视野的转移。我们认为,当马克思宣称 “哲学家们只是甩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P19)时,就明确了哲学革命的关键之所在,即它实现了哲学主 题的转换 :由 “解释世界”到 “改变世界”的转换。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和哲学视野的 转移可以归结为哲学主题的转换。因而,对于作为马克思哲学核心范畴的 “实践”,同 样也应当从哲学主题转换的角度去理解:它终结了 “解释世界”的旧主题,提出了 “改 变世界”的新主题 。
从思维范式转换的角度看 ,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就在于马克思哲学超越了旧哲学的思
收稿 日期 :200i一? -嚣 作者简介:程 彪 (1973~),男 ,山东沂水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 13 ·
维范式 .开创 了新的哲学思维范式。而这种思维范式转换的关键在于马克思哲学找到了 人及其世界存在与发展的现实基础—— “实践”。“实践”既是分裂世界又是统一世界的 基础,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全部矛盾关系的 “交错点”。总之,“实践” 构成了人类存在的现实基础 ,换句话说 ,“实践”是人 的 “存在方式”。这样, “实践” 就不仅是科学知识 的真理性的基础 ,而且是一切抽象观念 、哲学论争的现实基础 。所有 旧哲学所提出但不能解决的问题,如:知识的基础、主客体的统一、人与环境 的统一 性、历史的解释原则等阔题都以 “实践”为基础,并且从 “实践”中获得台理的说明和 船决。不仅如此 ,马克思哲学本身也立足于 “实践”,马克思哲学的所有问题 ,如 :人 的主体性 、价值的客观性 、历史 的规律性、人 的类本性 等问题也是 以 “实践 ”为基础 的,并且也只能由 “实践”去说明和解决。这样 ,“实践”就被提升到看待一切问题的 “哲学思维范式”的高度。 在近代哲学中,从笛卡儿的 “我思”到斯宾诺莎的 “实体”,从康德的 “先验主体” 到黑格尔的 “绝对精神”,理性的基础、“思想的客观性”的基础一直被理解为超验的、 永恒 的、抽象的存在;而只有马克思哲学才发现了理性和 “思想的客观性”的现实基础
— — “实践”,找到了合理地说明人类存在的一切问题的现实基础,从而确立起 “实践 论思维范式”。④ 正是这一点确定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意义。因此人们常常引用 《关 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的两句话来印证这一点 :“人 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这 并不是一个理论 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 应该在实践 中证 明自己思维的真理 性 ,即 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 有现实性 的争论 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 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 台理 的解决”[1](P16,l8)。 从 “生存论转向”的角度看 ,现代西方哲学发生 了或正在发生着一种哲学视野 的转 移,即从抽象的 “思想世界”到日常的 “生活世界”的转移,而选种转移可以追溯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