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写与重塑——浅谈现代女性文学中母亲形象的嬗变.pdf
探索与争鸣 理论月:FIJ 2004年第8期
书写与重塑
浅谈现代女性文学中母亲形象的嬗变
杨爱芹
(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3)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女性文学中母亲形象的线性梳理,阐述不同历史时期母亲形象的变化,认识文学
形象与社会、时代等因素的关系,寻找母亲形象所折射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母亲;女性;时代
中图分类号: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4)08—01 13—03
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女性文学中母亲形象的线性梳理, 看,这种对传统母性美德的歌颂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建构中
认识文学形象与社会、时代等因素的关系,透视社会、生活、文 对女性价值肯定的精神实践。
化思潮的流变,寻找母亲形象折射着的现代女性文学的浮沉 天然的血缘亲情是歌赞母亲的源泉。中国人对家十分依
及文化思想意蕴。 恋与重视,把天伦之乐看作是人生至趣,家庭中儿女与母亲的
密切关系,影响了作家们心理结构的养成,母亲的慈祥、母爱
五四时期对母亲的深情书写与对父亲的猛烈批判构成截 的温暖主要体现在养育儿女、教育儿女的生活细流中,具有相
然不同的两极,父亲的形象代表封建专制的父权,严厉、冷酷、 同的家族文化结构内涵,如冯沅君《卷施》、凌叔华的《李先
专横甚至残暴,因此成为现代女性文学反封建过程中思想批 生》、袁昌英的《玫君》、沉樱的《回家》、《下雪》等都体现了
判与文化批判的焦点;母亲的形象则辐射着小家的光辉,宁 依恋母体、回归母体的心理意识,母亲的高大形象是通过思
静、温馨、慈爱、祥和,具体而生动。在大约将近十年的文学创 念、怀想、认同矗立起来的。另一方面,在五四中觉醒的青年,
作中,“母亲”与母爱成为一代文学的主题之一。女作家们描 像刚出笼的小鸟,翅膀还不十分硬朗,刚刚走出的女性,还带
写母亲形象的视角不同,而其主旨归一,即演绎母亲的赞歌, 着出走的迷茫,还不适应社会上的狂风暴雨,因此必然存在着
“母亲”一词既是个体生命的体验,又带有集体生命体验的记 寻求港湾、寻求依靠的稚嫩心态,而博大无私、涵容一切的母
忆,这一份母爱不以贫贱富贵而转移。如冰心的诗歌和散文反 亲,则是最好的归依载体,她们是女JLff]困境中的精神支柱,
复讴歌母爱的伟大,陈衡哲的《波儿》、《一只扣针的故事》等 如石评梅所言,“母怀是我们永久依凭的柱梁”,又如冰心所
赞美忠于母职的精神,石评梅的《病》中写到“母亲”两个字 言,“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
在纸上时,无主的心已存了着落,苏雪林的《棘心》不停地诉 蔽?”有时候母亲并不一定是具体所指,往往是精神依托的代
说对母亲的万般思念,与母亲的深情缱绻,滔滔不绝。母爱足 名词,心灵的抒写多于对具体行为的描述。五四女作家对母亲
伟大而不朽的,女作家们愿意“尽我在世的光阴,来沤歌这神 的书写填补了女性历史的空白,从特定的角度肯定了女性的
圣无边的母爱。”【】0 价值。
然而,在家的疆域中,母亲由于其附庸身份与男权阴影下 当然,长期受男权文化匡范、被男权文化潜移默化熏染了
的现实存在,还谈不上女性意识的苏醒,而更多表现出天性的 多年的母亲也有保守专制的一面,在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鼓
勤劳、善良、贤慧、慈祥。母性经过漫长的历史时间,性角色逐 舞下,觉醒了的青年试图争回自己处理个人问题的权利,在挣
渐定格,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忠于母职,这一审美标准由于符 脱父母爱的呵护与教的专制中,必然要面对母亲这一“副父”
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而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