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夫民之大事在农, 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 民之蕃庶于是乎生, 事之供给于是乎在, 和协辑睦于是乎兴, 财用蕃殖于是乎始, 敦庞纯固于是乎成。”(国语·周语) 《尚书?吕刑》:“稷降播种,农殖嘉谷”。 后稷,“后”字甲骨文写作“育” 古代的农耕画面与古人的思维方式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瓜田李下、桑间濮上、采莲南塘 1、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 农业政策 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李悝的“尽地力之教” 商鞅的“耕战”之术 秦汉之后的“重农固本” 2、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与融合 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与文化个性 逐水草 迁徙 长期对垒 汉朝与匈奴 唐朝与吐蕃 宋朝与辽、金、蒙古 明朝与后金(清) 中原农耕人的被动防御性(相对而言) 经济上的互补 互市与和谈 “被征服者同化”的命运 3、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村社经济 乡族经济 乡族组织和宗法观念 另有分封制度(如明代藩王勋戚经济) 包容着手工业、商业等多种经济成份;使自身保持着一定的简单再生产能力,从而维系着农耕文化的长流不息。(P29) 棉花、桑蚕等经济作物 内敛型的海洋贸易(不是主要成分) 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 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一、土地所有制是农耕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最显著标志。 1、远古时代:氏族共有; 2、殷商西周: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井田制 、集体耕作、铜石并用 3、东周以降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 争地战争 土地买卖(土地兼并) 男耕女织(以织助耕,以工助耕,以商助耕,多种经营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 男耕女织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4、唐宋以后,契约制的租佃关系的出现使农民对于土地的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社会生产日益多样化,出现农业与手工业、商业相结合的多元经济结构。 二、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 三、中国传统社会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至公元16世纪前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农业:形成富有东方特色的农业科学:铁具的使用、复种技术;蚕桑、茶叶等; 手工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商品货币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纸币的使用是对世界货币发展史的一大贡献; 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一览表 秦始皇陵铜车马 西 汉 宫 灯 核 舟 台北故宫所藏玉雕 翡翠玉白菜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 土地与农民的相对自由 相对早熟导致的思想保守 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 王朝的初期繁荣与后期腐败 人口增长率与物质资料增长率的矛盾 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和束缚 严酷的经济剥削(劳心者治人,劳心者食于人) 保守的意识形态 不合理的政治布局 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水平 徽州商人与山陕商人(依附性) 地区经济的落差 第四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 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在战乱与稳定的周期性运动中依然发展,入主民族对农耕经济的认同(所谓“汉化” ),使中国文化不断得到充实与深化; “瞻后”式的思维方式,为中国文化的长期延续和增进向心力,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积累文化的守旧性格。 “圣人设教,为万世不易之法。” 托古改制 2、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 手工业、商业、佃租关系 农耕经济与“百家争鸣” 融各地域文化于一体 儒、释、道三教合一 少数民族文化 胡化、印度、耶教 3、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农耕经济早熟而不成熟 中国文化的凝重与保守 乾隆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孔孟的民本思想受到压抑(潜规则) 科技发明无法得到社会的推广应用 * * 黄河流域(四五千年前)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 (屈家岭文化) 钱塘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中下游流域 (江南) 东南沿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