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4课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4.doc
2016-2017学年鲁人版必修3 第4课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
【教学目标】⒈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⒉理解课文包含的主要意思,阐释课文中难句的含义。? ⒊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⒋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清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 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二、背景及题解: ⒈“三?一八”惨案是继“五卅”惨案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杀,它的直接导火线是1926年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 等条约”等口号进行游行。女师大学生会主席刘和珍欣然前往,并担任指挥;女师大进步学生杨德群等沿途散发传单,群情激昂。 刘和珍等人就是此时遇难的。3月25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德群烈士,鲁迅先生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对烈士牺牲的悼念,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慨,对未来战斗的渴望,交织在鲁迅心中。4月1日,鲁迅饱蘸着血泪,用愠怒而悲愤的笔调,写出了《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篇章。 ⒉本文是鲁迅先生1926年写的一篇评述“三?一八”惨案的文章,发表于同年4月12日的《语丝》周刊第74期上,后收入《华盖集续编》。 题目中的“记念”二字通常写作“纪念”,文章用“记念”,与“忘却”相对,表示牢记、铭记之意。“君”是对人的尊称。 三、研习新课
-
㈠通读全文,理清总体思路。? ⒈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 明确:三、四、五节。 ⒉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写了她哪几件事? 们同反动校长进行斗争而被开除,然而她依然“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不但具有乐观主义精神,而且既勇猛顽强又温和善良。“待到学校恢复旧观”时,她一反常态,“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说她关心母校的命运,关心国家的前途,是个有正义,有责任感的优秀青年,表现了她思想的深远,感情的深沉,胸怀的博大。三是写刘和珍“欣然前往”参加段政府门前的请愿,说明她是个勇敢坚强,有着一腔爱国热情的热血青年。 ⒊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明显不全在写刘和珍,那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一共写了几类人?三?一八惨案后他们各自的动向如何?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感情怎样?由此能否推出作者写作目的?即完成下列表格:(师生齐填,边填边分析) 哪??类??人 动向 作者态度和感情 写作目的 爱国者:猛士,苟活者(“我”) 悼念 尊敬激励 悲?悼念、鼓励 反动派:当局者,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 污蔑 控诉抨击 愤?揭露 麻木的民众:庸人,无恶意的闲人 淡漠 哀伤唤醒 哀、愤?唤醒 小结:由此可见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除了要悼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爱国者刘和珍等人外,更深远的意义应在于评述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以此来鼓励生者、激励猛士,揭露敌人,唤醒庸人等。而纪念刘和珍正是本文写作的切入点。 ⒋本文评述的是“三?一八”惨案整个历史事件,它的切入角度是什么? 阅读分析:本文的切入角度是记念刘和珍,塑造了一个富于正义感,责任感,思想进步,追求真理,勇于斗争的爱国青年。文章反复写她的“微笑”“和蔼”,这就以一当十地表现了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可见这是一批非常可爱的爱国青年,而段祺瑞政府杀害的,流言家诬蔑的,正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文章写刘和珍及其追悼会,也真切地反映了惨案之后正义的人们对死难者的深切而真挚的悼念。 ⒌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写作缘起。? ⒍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㈡分析局部思路? 关于文章的局部思路,既指一个语段中的几个句子的思路,也指一个部分中几个层次的思路。? ⒈第1、2节都说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为什么一再强调这一点?? 明确:第一个“必要”是要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君,奉献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选修4:第3单元-第8课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 课件(35张).ppt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选修4:第3单元-第9课 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 课件(38张).ppt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一单元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 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一单元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 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 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选修一: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课件(39张).ppt
- 2016-2017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5课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案.doc
- 2016-2017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5课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案1.doc
- 2016-2017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5课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案2.doc
- 2016-2017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7课 祝福 教学案1.doc
- 2016-2017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7课 祝福 教案.doc
- 2016-2017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7课 祝福 教案1.doc
- 2016-2017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7课 祝福 教案4.doc
- 2016-2017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7课 祝福 教案5.doc
- 2016-2017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7课 祝福 教案7.doc
- 2016-2017学年度鲁人版必修3 第7课 祝福 教案8.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