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与联系.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与联系.pdf

第 29 卷 第 5 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9 No5 2014 年 10 月 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Oct2014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杨 一 宁 (河南工程学院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1 191 ) 摘 要:饮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饮食文化之间,既存在着各种差异,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种差异和联系,又对中美饮食文化的发展进程有着深刻的影响。了解中美双方的饮食文化差异和联系,有 利于促进交流,加强沟通。 关键词:中国;美国;饮食文化;差异;联系 DOI:103969/jissn1674 5035201405017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5035(2014)05 0077 04 收稿日期:2014 08 10 作者简介:杨一宁(1983 ),男,河南洛阳人,在读硕士,主要 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俗语说 “民以食为天”,饮食作为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对饮食的研究, 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某一国家和民族特定的 文化,有助于跨文化交际和交流。在全球化不断加 剧的今天,中国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两个大 国,在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联系。研究这些 差异和联系,对中美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等活 动,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一、中美饮食文化间的差异 由于地理、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影响,中美饮 食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差异。这些差异 有的十分显著,有的则微小不易察觉。从大体上 看,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 进餐方式、饮食观念和进餐礼仪等四个方面。 (一)历史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 文化发展历程,而饮食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也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一个缩影,从茹毛饮血到用火 熟食,再到唐宋的蓬勃发展时期,直到现在的繁荣 昌盛,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 人开创了具有浓烈地域色彩和文化特点的多种菜 色,比如中国最具盛名的八大菜系,就各自具有其 独特的地方特点:鲁菜清香、味纯;川菜辣、麻、 油重、味浓;粤菜讲究鲜嫩、爽滑;闽菜讲究滋味 清新、色调美观,等等。此外,很多中国菜的名 字,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特色,如著名的 “东坡肉”,就因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而得名。另 外,还有 “叫花鸡”“过桥米线”等,也都是富有 独特文化底蕴的中国饮食文化的鲜明体现。 与中国相反,美国是个历史十分短暂的移民国 家,从 1776 年独立至今,也不过 200 多年。而其 民族的组成也是十分复杂,从早期的欧洲殖民者, 印第安土著,再到后来的黑人奴隶,亚洲劳工,拉 美移民,无所不有,可谓名副其实的 “民族大熔 炉”。而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环境,也决定了美 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复杂、多样而又缺乏独创性, 多为舶来品。在美国,基本上可以找到任何国家的 食物,但是美国本土的特色饮食,可谓少之又少。 现今非常流行的美国快餐店,所卖的食物却大都是 些舶来品:汉堡来自德国,披萨和通心粉来自意大 利,炸薯条是法国人的首创,真正的美国制造,大 概也只有可乐了。纵观美国人的食谱,基本上找不 到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菜,更无所谓菜系、名 品了。 (二)进餐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的进餐方式,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讲 究一个 “和”字,即吃饭时要有一种和谐、团圆 的氛围;不管是家庭聚餐,还是应酬待客,都要大 家围坐,共同分享桌上的食物。在餐桌上,每道菜 都是装在一个盘子里,供所有人共同享用;吃饭时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29 卷 大家一起吃同一盘菜,表现出彼此间的亲密与友 爱。在中国人看来,“共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 际交往活动,不仅可以加深亲人、朋友间的亲情友 爱关系,即便是和陌生人,能够共同分享食物,也 是一种相识相知的机遇。所以中国人吃饭时喜欢给 别人夹菜,表示与人关系亲近。 美国人则与中国人不同,美国人讲究的是个人 的个性与独立,吃饭时习惯与别人分开,即分餐。 美国人吃饭,通常是要各自点菜,各持一份,不愿 与人共享食物。即便是家庭聚餐,往往也是由一个 人来把大盘里的食物分配给全家人,大家分开来在 各自的小盘子里分开进食。这在中国人看来难免过 于冷淡,缺乏人情,美国人则习以为常。因为他们 认为这样的分餐,可以体现卫生和节约的理念,不 仅可以避免浪费,也可以保护个人的健康,不受他 人影响。 从卫生的角度来看,美国人的分餐制确实有其 可取之处,因为在共餐的时候,很多人边吃边说 话,唾液横飞;还有的人在一盘菜里夹来夹去,挑 挑拣拣,甚至有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