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工代赈述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朝以工代赈述论.pdf

2005年5月 第3期(总第147期) 中 州 学 刊 Academic Journal of,Zhongzhou May,2005 No.3 宋 朝 以 工 代 赈 述 论 杨 世 利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南 郑州450002) 摘 要:以工代赈在宋朝赈灾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熙丰变法时期,工赈成为制度化的赈灾措施。工赈的组织者分 官府和民间两种,民间工赈是宋朝赈灾事业中的一个亮点。工赈救济的对象是流民中的少壮者。工赈所兴之役主 要是兴修水利和修筑城寨,其经费主要来自常平钱谷和转运司省仓、上供粮。工赈在宋朝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 明显的局限性。 关键词:宋朝;荒政;以工代赈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5)O3—O2o2—03 以工代赈简称工赈,是一种通过让灾民参加工 程建设获得救济的有偿赈灾办法。通常的做法是官 府或地主组织工役,招募灾民兴修工程,既帮助灾民 度荒,又发展了生产,一举两得。宋代的工赈较为兴 盛,并形成为制度化的赈灾措施,在赈灾、农业生产 和国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以工代赈概述 1.工赈之消长 宋朝是一个灾害频仍的朝代,统治者为维护自 己的统治,对赈灾工作十分重视。《宋史 ·食货志》 在“振恤”总论中详细罗列了宋朝的各项赈灾措施, 其中讲道:“(流民)可归业者,计t3并给遣归;无可 归者,或赋以闲田,或听隶军籍,或募少壮兴修工 役。”④说明工赈已不是偶然为之的权宜之计,而是 制度化的赈灾措施。工赈在宋朝有一个发展过程, 北宋前期,工赈是一些官员的个人行为。熙丰变法 时期,工赈达到了高潮,成为制度化的政府行为。熙 丰变法后直到南宋时期,政府组织的工赈活动减少, 出现了由民间组织的工赈。 以工代赈举措始见于北宋仁宗朝。如皇事占二年 (1050),范仲淹在杭州时,两浙地区发生饥荒,他召 集各佛寺的首领,对他们说:“饥岁工价至贱,可以 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又 命令官府翻新仓库吏舍,“日役千夫”。通过以工代 赈,帮助灾民度过了灾荒,这一年两浙地区惟有杭州 没有出现流民。欧阳修在知颖州时也有以工代赈之 举,史载:“岁大饥,公免黄河夫役,得全者万余家。 又给民工食,大修诸陂,以溉民田,尽赖其利。”② 农田水利法实施后,以兴修水利为内容的工赈 大大增加。熙宁五年(1072)二月,宋廷“赐两浙转 运司常平谷十万石,赈济浙西水灾州军,仍募贫民兴 修水利”⑧,从熙宁五年到熙宁八年,是一个工赈的 高潮,史籍上的记载不胜枚举,兹不赘引。 熙丰变法后直到南宋时期,工赈活动大为减少。 但工赈作为赈灾的一项重要措施,并未被废除,工赈 个案并不乏见。如隆兴二年(1164),江东路沿江州 军发生水灾,都督府参赞军事兼知建康张孝祥上书 丞相汤思退,建议兴修水利,以工代赈:“修圩借民 力,民借官给之食以活。”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收稿日期:2Oo4—02—21 作者简介:杨世利,男,河南获嘉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宋朝以工代赈述论 汪纲在知兰溪县时,发生大旱,他“躬劝富民浚筑塘 堰,大兴水利,饿者得食其力,全活甚众”⑨。 2.工赈之主体与客体 工赈的主体,即工役的组织者,分官府和民间两 种。官府组织的工赈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地方官的 个人行为,一是朝廷的统一部署。熙丰变法之前,工 赈大都是知州、知县等亲民官的个人行为。熙丰变 法期间,工赈制度化,中央主管工赈事物的机构是司 农寺,朝廷经常下达工赈的诏令。如熙宁五年九月, “诏司农寺出常平粟十万石,赐南京宿、毫、泗州募 饥人浚沟河”(§)。熙宁七年五月诏:“已得雨,令司 农寺指挥诸路相度,如饥民及流移户不致阙食,未须 官中赈济,即日权停所兴工役。”(z)工赈所兴工役多 为水利工程,因此由主管农田水利法的司农寺主管 工赈事物是很自然的。 在地方上,由以转运司为主的监司官负责一路 的工赈事宜。如熙宁六年十二月,“诏淮南东路转 运司募阙食贫民,兴修扬州江都、高邮、天长界河及 古盐河”⑧。熙宁七年三月,“诏灾伤路委监司各分 地检计,合兴农田水利及堤岸、沟河、道路栽种林木 土功之类可以募夫者,并具利害以闻” 。路级官员 要进行工赈,必须向中央请示,如熙宁六年十月, “相度两浙路水利事沈括言,常、润二州岁旱民饥, 欲令本路计合修水利钱粮,募阙食人兴工。从 ,,④ , 一 0 民间工赈是宋朝赈灾事业中的一个亮点。宋朝 荒政中有“劝分”一法,即劝富民出粟赈济灾民,朝 廷给以官职作为奖赏。富民以自己的财力为朝廷效 劳以换取官职,并不限于赈济一事,他们还为官府兴 建工程。如康定元年(1040)四月,陕西安抚使韩琦 等言:“庆、郫、泾三州调民修城,有妨农种,复少兵 士以代夫役,请听富民自雇人夫修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