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广东的“公局”——士绅控制乡村基层社会的权力机构.pdfVIP

晚清广东的“公局”——士绅控制乡村基层社会的权力机构.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广东的“公局”——士绅控制乡村基层社会的权力机构.pdf

2005年第4期 第 45卷 (总 196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4 2005 Vo1.45 General No.196 晚 清广东的“公局”* 士绅控制乡村基层社会的权力机构 邱 捷 (中山大学 历史系,广东 广州 510275) 摘 要:在 19世纪 50年代因镇压红兵起义而在广东普遍设立的公局,后来演变为广东士绅控制乡村基 层社会的常设权力机构。它拥有武装,征收局费,有稽查、缉捕、审判、仲裁等权力,甚至在地方上有一定立法 权,使清朝的统治得以延伸到县以下的基层社会。研究广东公局,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晚清士绅的地位、作 用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公局;士绅;乡村基层社会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5)04—0045—07 以往有不少学者在自己的著作中论及士绅控 制基层社会的问题①,还有学者对广东的士绅机 构作过研究②,但关于各地士绅如何在基层社会 中发挥作用,具体研究似乎还不多。晚清广东的 “公局”是普遍设立的士绅控制乡村基层社会的机 构,有一定代表性③,本文拟做一专题探讨。 一 、咸丰、同治、光绪年间 公局在广东普遍设立 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 56回提 到:“我们广东地方,各乡都设一个公局,公举几个 绅士在那里,遇到乡人有什么争执的事,都由公局 的绅士议断。”[ ](P439) “局”一般指官署或办事机构。在清朝,官署 被称为“局”的多为临时性或新设立的机构,如善 后局、保甲局、厘金局、缉捕局之类。非官方的办 事机构往往也称为“局”,例如,香山县的士绅“为 文武新生致送教官册金贽敬,免受苛索”,建立“印 金局”;为 “合 邑致 送京 官炭金”建 立 “炭 金 局”[2l(~g4,建置.局 。“公局”一词常见于晚清的文 献,从字面看,“公局”的含义是“公同办事的机 *收稿日期:2005—05—09 作者简介:邱 捷(1945一),男,广东广州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例如吴晗、费孝通等的《皇权与绅权》(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张仲礼的《中国绅士——关于其在 19世纪中国 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1年版)、贺跃夫的《晚清士绅与近代社会变迁》(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4年 版)、王先明的《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对此均有论述。 ②杨念群的《论十九世纪岭南乡约的军事化——中英冲突的一个区域性结果》(《清史研究》1993年第3期)也涉及了 本文论及的问题,予笔者很大启发。杨先生的论文重点论述士绅机构“军事化”的问题,这些机构的其他职能并非这篇论 文关注之点。杨先生似乎没有注意到广东不同区域(例如珠三角与客家地区)的差异,也没有提及 19世纪中期以后普遍 设立的“公局”。 ③刘志伟、陈春声的《清末民初广东乡村一瞥——(辛亥壬子年经理乡族文件草部)介绍》一文(收入柏桦主编:《庆祝 王钟翰先生八十五暨韦庆远先生七十华诞纪念论文合集》,黄山书社 1999年版),提及番禺沙湾的仁让公局,并对其做 了 个案研究。两位教授向笔者提供了有关史料的照片。《辛亥壬子年经理乡族文件草部》是笔者所知的惟一一种公局的原 始档案。本文引用该项资料时按刘、陈两教授文章的编号。 45 构”,如 1906年,粤督“札饬广东藩司,克日择地设 一 公局,名日广东铁路公局,以便接见绅商” J。 但在晚清的广东,“公局”在多数情况下是指士绅 在乡村地区的办事机构,通常是“团练公局”的简 称。 在嘉庆、道光年间甚至更早,广东乡村也有公 所、公局等士绅控制、管理的机构(有时也用社学、 公约等名义),拥有武力,行使缉捕、稽查等权力。 如香山县,在嘉庆年问为防堵洋匪张保仔,“邑城 郑敏达等七姓”捐资创设固圉公所,又名附城公 所[ ](卷4.建置.局 。1806年,该县小榄士绅何应 魁,为防御海寇郭婆带,“捐金五百为乡里倡,设公 约,分 置 巡 船 卡 口,建 碉 台,督 勇 昼 夜 堵 御” 卷 5,列传)。道光间,该县隆都士绅郑瑞芝主 持隆都 局,“鼓 励 丁壮,严 密巡 缉,屡 擒 剧 盗”[2](卷1,列传)。该县大车乡士绅林谦,因庚子年 (1840)“英吉利以禁烟启衅,奸宄乘之”,“谦告县 集众于云衢书院,立章程,严堵御,东乡赖以安”; 1847—1848年,“西粤贼起,蔓延东省”,林谦“于是 分东乡为六局,督乡团,察游匪,设总局于邑城之 东”[ ](卷4,耆旧)。不过,这类机构多因战乱而设立, 由于经费及其他原因,事平后便解散或停办。 公局在广东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