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华北自然灾害与天津边缘化的贫民阶层.pdf
2004年第 2期 NO.2.2004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总第173期 Sum NO.173
近代华北自然灾害与天津边缘化的贫民阶层
刘 海 岩 (天津社会科学院 史所,天津 3001 91)
摘 要:近代华北自然灾害频仍导致灾民大量流入城市,是贫民阶层的主要来源。民国时期城市慈善限 济 系统的演变,是促使灾民转化为城市贫民阶层的重要 因素。“边缘化”是贫民阶层生存状 态的典型特征,这 种边缘化既表现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在生存方式上。近代天津便是探讨近代城市贫民阶层的形式及其特征 的很好个案。 关键词:贫民;边缘阶层;慈善赈济;城市史;近代天津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06(2004)02—0032—07
1929年,有人在《社会月刊》上发表文章, 惊叹天津的贫民人数之多:“触目惊心的本市贫 民人数——35万 7干多。”[1]根据 1928年的统 计,天津市城乡(包括 5个区、3个特别区、5国 租界及郊区)人口总数为 154万多,而贫民人数 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 2O%。如果只计算市区, 贫民人口所占比例也高达 10%,1930年的统计 更上升到 16 。 天津是当时中国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
一 ,贫民人口竟然如此之多,以致成为一个严重 的社会问题。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如此庞 大的贫民阶层是如何形成的,它在近代中国城 市社会结构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一 般认为,近代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一方 面取决于城市发展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是多 种原因造成的农民“离乡”趋向的结果。 天津是近代兴起的城市,1846—1906年 4O 年间,城市人口由19.87万增加到 42.45万,增
长了 2.1倍;而 1906—1928年 22年间,人口从 42.45万增长到 1l2.24万 ,增长 了 2.6倍 ,成 为华北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2](P287)这后 22 年间。既是天津城市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 华北地区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繁发生的时期。尤 其是接踵而至的自然灾害,使得大量农民逃离 家乡流入城市。自然灾害成为农民离乡、进城的
一 个主要的原因。 中国自18世纪中期进入自然灾害多发期, 2O世纪上半期更是达到了顶峰。华北地区一直 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区,特别是水灾和旱灾。而 且,越到晚近,灾害发生的频度越密,强度越大。 统计表明,19世纪全国发生的水灾有 1/3以上 是在华北的大河流域,尤其是海河流域。尽管旱 灾发生的频度不如水灾高,但是灾害波及的区 域范围和持续的时间往往高于水灾,对乡村经 济和社会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为深重。 清末民初,华北发生的重大水旱灾害主要 有 1877—1878年的旱灾、1917年的大水灾和 1920—1921年的旱灾,其影响都是全域性的。 其中,1917年的大水灾,主要灾区直隶省一共
收稿日期:2003—1卜1 7 作者简介:刘海岩(1948一),男,天津市人,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
32
有 101个县不同程度受灾,被灾人口有 561万。 (见表 1)大量农民逃离家园,许多是合家外出 逃荒,如文安县大约有 3O 的人 口逃离家 乡。[3] 表 1 1917年水灾直隶各县灾情统计
类别 县份 被灾村数 被灾人口
重灾 4o 11 843 3 703 577
轻灾 61 5 8O3 1 908 182
总计 1O1 1 7 646 5 611 759
赁科采源 :天津市档秉馆:《天津商会档秉汇编 (1912—
1928)》(3),P3392~3396,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192O一1921年的大旱灾波及五省。据地方 政府和救灾组织呈报的统计,共有 325个县遭 灾,相当一部分灾区农业收成仅为一二成,甚至 “粒米未收”。灾民人数大约为 3 000万E4](P138
~ 141),死亡人数为 5O万。[5]由于此次旱灾与 1917年的水灾相距只有三年,许多灾区连续遭 灾,农民少有喘息之机,只有逃离一途。如直隶 新河县在 1917年的水灾中耗尽了民间的储备, 当 1920年的大旱灾到来时,大批灾民已经无力 自救,只有举家外逃。(民国《新河县志》,卷4) 关于近代农民“离乡”的原因,近时论著已 多有研究。大量史料尤其是民国时期的调查都 表明,迫使大量农民离开祖辈居住的农村,迁徙 到城市,流落到异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自然灾 害。在这里,我们主要不是讨论农民离乡的原 因,而是想说明遭灾后的农民是如何应对的。 每当灾害发生后,灾民选择避难之地,首先 取决于灾荒的性质和大小。对付一般的灾害,灾 民只要能躲过,不会逃离家乡太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