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7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9 建筑学报
建筑的 100 种死法:一项城市研究
摘要 /介绍“100 种死法”这项关于南京的城市研究计划,指出这是一次不依赖既有的城市理论,而从直接经验着手的城市研究;它对南京的城市形态进行了某种特殊的描述。进一步阐释这一形态并非是对我们日常的所见所感的提炼,它是一种“关系”—城市的物质结构与精神结构之间的关系,它将诊断城市的“病症”( 它通过建筑的某种“不适”状态传达出来,比如不正常的“死亡”),并对“病症”的来源、作用方式、表征逐一剖析,以阐明精神分析理论对城市研究的效能。
关键词/城市 建筑死亡 疾病
ABSTRACT/ “One hundred ways to die” is a research
project of Nanjing City. It doesn’t base on given theory
of city, but start from our direct experience. The aim of
this project is to make a specific description of the form
of Nanjing city that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structure and psychical structure out of our normal view
and to diagnose the symptoms of city so to expose
them and show the effect of psychoanalythic theory to
city resaerch.
KEY WORDS/ city, death of architecture, disease
1 计划“建筑的 100 种死法”( 简称“100 种死法”),是一项城市研究计划 1)。这是一次不借助任何既有理论,直接进入具体城市的写作试验。它从个体经验出发,对城市的形态进行描述。城市是一个复合型的有机体。它由人所创造,并且通过居住、工作和生活赋予其动力。与人相似的,城市有物质性的身体构造:骨骼、肌肉、血管、神经、大脑、细胞??对应地,城市也拥有自身的情绪、回忆、想象与梦境。历史沉积、集体记忆、文化遗传,这些构成了城市的精神世界。“100 种死法”计划要描述的,正是这两套城市结构 ( 物质与精神 ) 之间的关系。疾病,是计划的切入点。疾病是城市的异常 ( 也是日常 ) 状态。它是其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之间关系紊乱的征兆。换而言之,疾病,既是身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在当下中国,城市结构的不适当变动是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城市更新导致空间形态急剧变化。无论在城市的中心,还是边缘处,很短的时间里,我们都能目睹大量的建筑 ( 其中不乏重要的公共建筑 ) 出现、消失。这无疑会破坏我们认知城市的连贯性。尤其对于那些老年人,其心理影响更为强烈。他们失去了空间的参照物和归属感,因此觉得自己不再属于这个城市。另一方面,城市化的极速推进使其新旧结构的转换节奏常常失控,异质飞地多处显现。它们在空间与人之间划下一条鸿沟,空间或者建筑物无法正常使用,场所气息怪异,反常的事件频发。这两方面的变化,前者明显,后者隐秘,但是都将建筑主体与人之主体强行分离开—我们的生活频率无法跟上空间的变化速度。这使得城市的精神世界(它是由人来创造与维系的)与物质身体相脱节,城市由此“生病”。城市结构不当运动的破坏力不仅于此。它在瓦解了人与空间和谐共处的关系之余,还有可能打断文化传承的脉络,制造负面的集体记忆,牵扯出历史债务。这是对城市精神世界的直接侵害。至此,疾病更为严重。这是精神上的疾病。比如现在风行一时的古城再造。虽然看似回归文化传统,其实是历史的逆行。它制造的不是历史的真相,而是幻象。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幻象的作用在于掩盖创伤性损失 (孱弱的文化创造力,无法再现几百年前的辉煌盛世 ),抹平社会矛盾的尖锐冲突 (大规模拆迁的必然后果 ),隐藏大他者 (即现实的符号秩序 )的内在短缺—诸如北宋东京汴梁城之类的有限的符号化图像,如何可能取代历史沉积下来的无数人的丰富生活?在幻象中,某种空洞的欲望对象被建构出来—当下的太平盛世、文化自豪感、世界性等。而真正属于每个人的,来自实在生活的具体欲望则被幽闭在这一抽象的空间中。城市的精神世界全面坍塌。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形式秩序 ( 简化后的符号秩序 ) 的空壳,和回旋其中的幻影欲望。它们甚至阻塞了精神世界重新创造的可能。疾病,已成致死之病。
胡恒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南京,21009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