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当代中国建筑量度.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5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5 建筑学报 当代中国建筑量度 朱文一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收稿日期:2011-11-23 A B S T R AC T / Tak ing f ive fac tors of ex tent , s p e e d, a l t i t u d e, d i m e n s i o n , a n d a t t i t u d e as architectural measurements, this paper s u m m a r i ze s t h e d e ve l o p m e n t co n te x t o f Chinese architecture over the past 30 years; e x p l o r e s t h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u r s e i n t e r m s o f “ f r o m l a r g e s c a l e t o distinctive feature”, “from pursuing speed to bettering quality”, “from pursuing altitude to developing amenity”, “from huge dimensions to space friendly” and from attitude chang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also looks forward to the better future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for human habitation. K E Y W O R D S / C h i n a ,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measurements 1 从“广度”覆盖到特色创造 经过30多年的大规模、高速度发展,中国建筑从南向北、从东到西,由点及面,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以及中西部地区全面发展的格局。1980 年,深圳特区成立,珠江三角洲开始崛起。15 年以后,广东省的建筑竣工面积达到 4800 万 m2,在全国省、市、自治区中遥遥领先。1990 年,浦东新区成立,长江三角洲开始腾飞。仅仅在 10 年之后的 2000 年,长江三角洲的江苏和浙江的建筑竣工面积双双超过广东,占据全国的第一、二位。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江苏和浙江 3 个省市的建筑竣工面积达到了 2.2 亿 m2,超过2000 年全国 8.1 亿 m2 竣工建筑面积的1/4。[1] 2006 年,国家明确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级,环渤海湾地区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今天,北京、天津和河北正在形成中国又一个大都市圈。天津滨海新区更是以探索宜居城市为目标,作为未来美好宜居环境的案例,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新加坡生态城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1997 年,重庆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成为中国第 4 个直辖市,这为中国西部的崛起拉开了序幕。2009年,重庆两江新区成为继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新的国家级开发区。[2] 2010 年,西安西咸新区成为又一个国家级开发区。[3] 中国建筑的足迹已经从沿海地区向西部纵深地区拓展,逐渐迈向均衡发展的态势,中国建筑的广度覆盖已初步形成 ( 图 1)。与此同时,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尴尬局面成为中国建筑全貌的写照。如何创造新时代地域建筑特色摆在了建筑 师面前。在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人居科学理论中,地域建筑论为走出特色危机提供了理论支点。[4] 值得提倡的方式是,从地域视角探索建筑规律,深入挖掘不同地域建筑原本具有的特色,进而创作出既符合当地人文历史特色与自然生态特征,又体现当地时代发展需求的地域建筑,逐步形成中国新时期广大地域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建筑形式与风格。从“广度”覆盖到特色创造成为形成新时期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2 从“速度”追求到品质提升1985 年,中国城市建设竣工的建筑面积为1.7亿m2,到10年后的1995年,这个数字上升为 3.2 亿 m2,翻了一番。再过 10 年后的 2005 年,数字上升到近16 亿 m2,是 1995 年的近 5 倍,1985年的 9 倍。[1] 到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时,数字上升到了 23 亿 m2。2010 年,数字上升到 27 亿 m2( 图 2)。[5] 每年建设20 多亿 m2 建筑面积,相当于每秒钟建成 1 套 70m2 的住宅。至 2012 年 1 月17 日,国家统计局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