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乡特色产业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2页).docVIP

关于XX乡特色产业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2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XX乡特色产业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2页)

关于XX乡特色产业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五月下旬,我对XX乡特色产业村建设的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先后走访了部分瓜农、菜农、果农以及种植、养殖户和农村干部,并且和乡党委政府的同志交换了意见。该乡在小康村建设的基础上,正在摸索通过特色产业村建设来带动周边村庄新经济发展的路子。我认为这是符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抓百村、带千村”工作思路的,是对小康村建设的延伸和深化,是破解“三农”问题新的切入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的工作。一些经验做法和需要研究的问题,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XX乡地处马颊河西岸,辖42个村庄,3.2万亩耕地,2.3万人口,7100多农户。至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由于地少人多,全乡7000多名劳动力中有2000多人常年在外打工。近几年来,农民群众根据本乡、本村自然条件和市场信息,进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等方面培植特色,逐步形成了西瓜、林果、韭菜、畜牧、制种、木炭烧制等特色产业,而且这些特色产业大多呈现出以村庄为单位相对集中生产的特点。一、特色产业村的形成与发展根据乡里介绍和实地察看,XX乡42个村庄能形成特色产业的村庄大致有10个,占村庄总数的26%,其中以北侯的西瓜、赵庄的木炭、花园的林果、打渔李的韭菜、代家口的早玉杏、后寺的制种等特色更为明显一些,从这些特色专业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大概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1、市场导向型。如打渔李的韭菜生产,全村260户人家,900亩耕地,900口人中有200人在沪平永发纸业公司打工,700人到去年种了400亩韭菜,今年又新增了160亩,共560亩韭菜,村头有一处韭菜批发市场,逢到冬季,拉韭菜的客户把车就开到地头上。打渔李的韭菜不施剧毒农药,是绿色食品,菜农的诚信赢得了市场。一冬一春三茬韭菜一亩地纯收入3000多元。村民李令波一家三口,种了6亩韭菜,一年仅韭菜收入二万多元,家里还有副业收入,日子过得挺滋润。今年这个村在新增种韭菜面积的同时,正在申报绿色食品商标,而且在包装上做点文章,争取把韭菜打入知名超市。在打渔李的影响下,附近的五、六个村通过亲戚朋友关系学到种韭菜的技术,也搞起大棚韭菜,也拉到打渔李市场上来发给客户。2、能人带动型。北侯村的西瓜生产是近三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起步阶段是村民刘金水从潍坊昌乐引进优良西瓜品种,试种成功后,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托刘金水帮忙购进西瓜种。刘金水热心为大家帮忙,3角5分一粒西瓜种一分不赚大家的钱,还帮大家搞技术指导。第二年全村80户303口人,有79户种了西瓜,450亩耕地全成了西瓜地。早茬西瓜拔园后再种一季西红柿,一亩地收入1.3万元。乡党委因势利导,调大辛庄的能人李金山来北侯村任村支书,和村里的其它干部党员商量如何扩大西瓜生产,他们把眼光瞄准了地邻潘邓庄和XX村的耕地,他们发动群众亲戚串亲戚,朋友找朋友,先后从这两个村租过来350亩地种西瓜,户与户自由结合、双方自愿、签定协议,一租五年,每年6月底交租金,根据水电条件和土地状况,每亩每年600——700元不等,一年一清。大人孩子300人种800亩西瓜忙不过来,就从周围十里八村雇人,每个工每天15—20元,活完帐清,不拖不欠。村干部负责大棚材料购进,联系客户销售分文不取。村支书李金山说:“现在正是西瓜销售旺季,一天全村收入近30万元,吃了晚上饭,一家人光剩了数钱了。”3、传统生产型。赵庄村烧制木炭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家家户户都有窑把式。前几年村里果树更新,刨了大量的老果树,为烧制木炭提供了原料。烧木炭也能致富,于是家家都上木炭窑,村里在河滩废弃地搞好规划,又帮助群众引进新技术,到目前,全村已发展机制木炭厂3家,木炭窑288座,年产木炭1.2万吨,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4、政府号召型。近几年,为调整产业结构,乡党委、政府不断组织群众外出参观,解放思想,同时向群众传播经济信息。在政府的号召下,XX、南刘、潘邓等村庄发展起养殖小区27个,猪存栏25000头,鸡存养100万只,出栏肉鸡160万只,牛存栏5000头,奶牛200头。义和庄、代家口村每年繁育小麦良种8000亩,玉米良种4000亩。以花园村为中心的沿河各村更新果树3000亩,新增500亩,也形成了区域特色。二、如何发挥特色产业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在调查中,我既注意到特色产业给本村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注意到这些特色产业村给周边村带来的影响和辐射。XX乡人多地少,村庄密度大,村靠村地连地,亲戚朋友遍地是。这应该是特色产业能够起带动和辐射作用的自然地理条件。从党委政府工作的角度看,能够发挥这些特色村作用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几个:1、典型带动效应。由于历史的局限和信息的不确定性,农户中的生产经营决策多是从众心理,“人家种啥咱种啥,随大流,没亏吃”仍然是大多数人的决策依据。农村中敢闯敢试的能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