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周文琴.pptxVIP

  1. 1、本文档共1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周文琴 技术编辑:盛晓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简史 一、萌芽时期 第一节 简史   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不少护理知识。   用兽皮和树皮作衣可避寒防邪等护理。 二、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 第一节 简史   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周礼》记载四季发病:“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   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病的吉凶。 三、理论体系确立时期 第一节 简史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黄帝内经》的“顺四时而适寒暑”理论,指出了四时养生起居的规律,也是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   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医籍的护理精华,结合实践确立了临床护理学和辨证拖护的原则。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 著作《黄帝内经》 四、向纵深发展时期 第一节 简史   晋唐医学兴盛,最重要表现在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名著中。这本书不仅是医学的巨著,而且也是护理的经典。书中有护理精湛的艺术和丰富的内容。他很重视医德,强调未病先防。 孙思邈所著《千金方》 五、高潮时期 第一节 简史   随着医学的分科,护理学也向纵深发展,主要体现在分科护理方面: 内科:内科辨证施护在宋元两代发展尤为突出; 外科:宋元时间由于战争频发,外伤科护理发展尤为迅速; 妇儿科:妇产科护理到宋代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金元四大医家 六、发展新趋势时期 第一节 简史 “东方药物巨典” 《本草纲目》 温病学家叶天士 七、成熟时期 第一节 简史   20世纪60年代初,中医护理培训班在南京首次举办,并出版了第一部系统的中医护理学专著《中医护病学》。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施护 三、恒动观念 四、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一、整体观念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 二、辨证施护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同病异护” 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异病同护” 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护法,就是辨证施护的精神。 “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 三、恒动观念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其一,是生理上的恒动观 其二,是病理上的恒动观 其三,是疾病防护的恒动观 恒动观念其主要观点包括三个方面: 四、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针灸术 刮痧术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一、阴阳的概念 第一节 阴阳学说 来源:朝向阳光——温暖、明亮——阳 背向阳光——寒冷、晦暗——阴 定义: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一、阴阳的概念 第一节 阴阳学说 属性 空间(方位) 时间 季节 温度 湿度 重量 性状 亮度 事物运动状态 阳 上 外 左 南 天 昼 春夏 温热 干燥 轻 清 明亮 化气 上升 动 兴奋 亢进 阴 下 内 右 北 地 夜 秋冬 寒凉 湿润 重 浊 晦暗 成形 下降 静 抑制 衰退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阴阳学说 基本变化 内 容 范 例 阴阳对立 阴阳相互制约 上下,天地,动静,升降,寒热 阴阳互根 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 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没有热,就无所谓寒 没有寒,就无所谓热 阴阳消长 处于不断地消长变化之中 四季寒暑往来之更替 阴阳转化 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到“冬至”则寒甚至极而阳气生,气候转暖 阴阳的基本变化规律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 阳 人体部位 下部 上部 体内 体表 腹部 背部 内侧 外侧 五脏 六腑 人体部位及生理功能的阴与阳分类 一、五行的概念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二、五行的特性 第二节 五行学说 木:木曰曲直 火:火曰炎上 土:土爱稼穑 金:金曰从革 水:水曰润下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五行相生 2.五行相克 3.五行制化规律 (一)五行生克 1.五行相乘 2.五行相侮 (二)五行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