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假作真时真亦假.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假作真时真亦假.doc

假作真时真亦假   10月10日下午,本刊“海上戏剧沙龙”活动特别邀请了沪上戏剧界的几位青年学者,畅谈由孙惠柱编剧、导演的话剧《宴席》。   话剧《宴席》,讲述的是当年的一个传闻,据说1943年,亲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蒋总司令请三位教授吃饭,教授们没给他面子,竟然有三个人捡起请帖冒充教授前去赴宴,并与代替校长出席宴席的“夫人”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宴席对话,上演了一出亦真亦假、笑料百出的“奇葩”宴席……   因为与南京大学出品的喜剧《蒋公的面子》“撞题材”,众青年学者的评议在两部作品的比较中展开。   《蒋公的面子》和《宴席》,两部戏若同时在同一个剧院的两个剧场演出,想来真是极有意思的:这边厢真教授争相表决心,绝不赏脸去吃饭;那边厢假教授早已捡了他们的帖子,大摇大摆去赴宴了。   《宴席》的人物设置和故事背景来自于《蒋公的面子》,一个学校的清洁工,为了喝到校长宴席上的鸡汤假冒教授赴宴;一个迟迟没有升官的教导主任,想当面和校长表忠心,谋得一席好职位;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讲师,想在《中央时报》记者面前骂校长,博取关注与功名。前半个小时的演出,基本上是一个传统的喜剧结构:三位假教授在等待校长的过程中出尽洋相,笑料不断,似乎是消遣了《蒋公的面子》,与之唱起了对台。直到“夫人”出场后,才看出创作者的野心和格局:夫人想要创办“寰球头等学府”,并亲任校长,便假借蒋公之名,宴请教授,希望得到教授们的支持――哪知请来了三位假教授,费了半天口舌,竟是鸡同鸭讲,文不对题。面对各怀鬼胎的三个人,夫人倒毫不忌讳时局,言辞句句针砭时弊――编导借夫人之口,讽刺了当下社会的种种怪现象,犀利得让人胆颤心惊!   也许是编剧想说得太多,或者是三个假教授挨个儿与夫人进行一对一谈话,这种结构显得太有意为之。场上只有两个人,再加上三个假教授的身份设置,使人物的水准和夫人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面对夫人的质问,只能嗯嗯呀呀地打马虎就过去了,除了挖空心思表达自己的小九九,说不出更高级、更有内容的话语来,难以和夫人形成对话。夫人的观点当然很精彩,可是话剧不是演讲,长篇大论听着听着就难免乏味。   整场宴席,只上了包子和三明治,任君选择。三明治和包子正代表了夫人所说的两种办学方式:美国的三明治,夹的什么料都露在外面,一眼就能看清;中国的包子,皮都是又白又圆,什么馅儿还得靠猜,吃到好料算你运气,吃到咸菜也只能自认倒霉。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点,本以为会对此大做文章,未曾想清洁工揣着包子和三明治下场之后,这顿“饭”就没了下文。除此之外,导演还设置了大量的隐喻:和帖子同色的擦鞋布、钢笔插入笔帽、三个假教授的心魔、还有结尾出现(并未真正上场)的蒋公――也许也是假的!还是同样的问题,编剧想说得太多,剧本容量却小了些,点到为止却说不通透,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加上话题之深,着实容易走神。   《宴席》是一个有深度、有思想的好剧本,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也许是仓促了一点,完成度并不高。希望未来能看到不同的诠释、更好的演出,满心期待着!   《宴席》的题材悬念充分,切入角度巧妙,无论从话题层面还是故事层面,都是有吸引力的。最初走进剧场我对此颇有期待。但从最终的舞台呈现来看,前半段显得松散,夫人上场前和上场后与三个冒牌教授分别交谈的段落比较拖沓,逸出枝蔓较多,进入核心段落太慢,观众长时间陷在“到底要说什么”的疑问里。后半段则比较仓促,观众很晚才捕捉到主题的影子,此戏已快演完了。而结尾的一波波假教授连番到来的设定和呈现,又把观众好不容易接收到的主题再次冲淡。这让作品的主旨显得不够清晰,而像一些零散段子的串联。   如果以若隐若无显露出的主旨来考量,目前的舞台呈现,并没有把想要说的说好。除了节奏处理影响了观感,不止一位演员表演上还没有到位,特别是夫人和秘书的设定和呈现不够有说服力。三位冒牌教授的设定为:占便宜蹭吃混喝的清洁员、拍马屁谋求晋升的训导员、醉心尼采想一骂扬名的小教员。其中清洁员请来滑稽演员扮演,许是为了追求喜感。然而这个理由并不令人信服。个人认为话剧的喜剧感应该向内挖掘,依靠情节的编织架构和演员的准确磨合,而不是依靠外部嫁接。从实际效果来看,跨界演员已经尽职,演得松驰自如,状态甚至超过同台的话剧演员。这一方面与角色单一清晰、比较容易把握有关,此类角色也是滑稽演员所长;与此同时,张扬外放的表现形式也在影响着对作品整体节奏的把控。毕竟,话剧和滑稽是两种气质完全不同的表演手段(这并非高下和对错的问题),两者对接要达到浑然一体并形成共振很难。在作品本身严密的情况下,这种跨界混搭也许可以锦上添花,却很难雪中送炭。   《宴席》对于现在的演出市场来说是一股清风,一部难得的喜剧。我以为,创作一部喜剧最难做的不是构架结构,而是如何表达出剧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真知灼见。能做到这一点,丰富的人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