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中十八陵考察报告—汉唐石刻马的差异.doc

关中十八陵考察报告—汉唐石刻马的差异.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中十八陵考察报告—汉唐石刻马的差异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2010级(视觉传达)毕业实习报告 第  PAGE 4 页 共  NUMPAGES 5 页 题目:关中十八陵考察报告—汉唐石刻马的差异 学 院: 设计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 艺术设计 班 级: 设艺研14 学 号: 1410076 姓 名: 张婉琳 今年9月份我踏上了来西安的火车,来到了这个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从那时起我就对这个城市充满了探索的欲望。2014年11月10日起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对关中十八陵的考察生活。对西安汉唐陵墓文化的研究成为我们此行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汉唐代陵墓石刻艺术。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我国在世界上公认的国力最强盛的朝代, 作为唐朝故都的西安留存下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唐十八陵分布于关中北部的崇山峻岭之间,以现在的行政区域来说分布于蒲城、礼泉、泾阳、富平、三原、乾县六个县。 唐朝的陵墓形制分为两种,一种是积土为冢,即仿照秦汉陵墓所建,从地面向下深凿墓室,封土夯筑,形如覆斗。另一种是依山建陵,选择高耸之地,在半山腰深挖洞穴直至山底, 把棺椁埋葬在里面。依山建陵比土成陵的气势更加雄伟,更能体现出皇权至上的特点。唐十八陵中,除献陵、庄陵、端陵和靖陵为平地起冢外,其余的都为开山建陵,并附有巨大的陵园。十八陵的石刻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是和唐朝国力的兴衰有直接的关系的:一、初唐时期,献、昭陵石刻群组合尚无定制, 因此沿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格。二、盛唐时期, 国力强盛,石刻群沉稳大方、气魄雄伟。三、中唐以后,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元气大伤,政治、经济由盛转衰,因而石刻制作粗疏、线条松散,石马雕刻的尤为矮小。四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气度不再,走到灭亡的边缘,石刻作品形象则体态瘦小,神情萎靡不振。 在这些帝陵中都列置有精美的石刻,有着唐代石刻露天博物馆美誉的唐陵石刻,凝聚了我国古代先民的丰富想象与精湛的雕刻技艺。这些瑰丽无比的大型石刻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中华大地上。在关中十八陵石刻中,雕刻品类丰富,石刻马更是引人注目,马的形象可以分为翼马和仗马两大类。帝陵石刻马,既要符合封建统治者祈求政权永固的心理还要遵循规范和礼制,由于用途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其发展的速度。但唐陵石刻马仍旧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唐人爱马在艺术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在各类陶俑中马的形象生动百出,唐十八陵石刻马更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为我国的雕塑艺术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唐十八陵石刻中马的形象大体可分为仗马和翼马两大类。仗马象征仪卫,翼马则是一种祥瑞之兽,又被称作天马或飞龙马。与绘画马和佣马不同,唐陵石刻中的马体积庞大且要保证其坚固的稳定性,自然在表现手法上会有异所不同。壁画中的马粗旷豪迈,有写意之风; 工笔重彩中的马则稍显细腻; 佣马与绘画中的马相比体积感更强; 三彩马细节刻画仔细且装饰意味浓重; 而列置于帝王陵园内的唐陵石刻马,由于用途与材质的特殊性,与其他艺术形式的马相比,显示出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以乾陵为例,在神道的两边,就是两排石刻,首先看见的是华表,在华表的后面,就是一对飞马,也叫有翼神兽,翼马分立两侧, 昂首突目,颈短而粗,头部线条劲挺有力,结构清晰,筋骨坚实,刻画出马的强悍、自豪的性格,表现出了唐人的无畏自信的气质。在肩膀处施加两片华丽的翼状线刻浮雕,用卷云纹雕刻而成,犀利的刀法将马刻画的栩栩如生。翼马的四腿之间不镂空,雕刻高浮雕卷云纹,象征了翼马的腾飞,富动于静。这种动物的雕刻在造型上显著地表现出充沛的力量及一定的理想特点:马的矫健和非凡的气质。加上古代神兽的造像特点真实反映了在盛唐时期国力强盛,表现出唐朝盛世的宏大雄壮之势和唐人大气的精神。乾陵的翼马,以圆雕的手法雕琢出翼马的整体造型,而双翼则是两块似扇形的浮雕从马的双肋长出。而且两匹翼马翼面虽都用浮雕手法雕刻,但表现手法却各有不同。神道西侧翼马翼面属犍陀罗式的雕刻风格,东侧翼马翼面则带有阿旃陀式雕刻风格。浮雕的手法的运用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了双翼的灵动与装饰美感。除了浮雕手法以外,我们还能看到线刻手法的运用。如: 在表现仗马和翼马的鬃毛时,用圆雕的手法分出鬃毛的块面,再用线刻表现其走向。用线刻作为块面的补充表现,使得石刻更加富有细节,更加生动。 由此可见,唐朝陵墓的石刻马的特点是造型优美,栩栩如生,雕刻细腻,气势雄壮,富动于静,装饰适宜。 让我们在来看汉朝的石刻马,汉朝陵墓石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西汉名将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陵墓石雕,位于今陕西西安茂陵。下面就以霍去病陵墓石雕马为例,来看汉朝石刻马的造型特点。卧马、跃马和“马踏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