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范进中举》(第二课时).docVIP

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范进中举》(第二课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范进中举》(第二课时)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范进中举(第2课时)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点评小说人物,思考小说内涵,学习讽刺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法、模拟辩论法、对话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态。 教学重点 评析小说人物,欣赏讽刺手法,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归结讽刺手法,探究小说主题。 课前准备 1. 找出文中可笑之处,做好阅读批注。 2. 接触《儒林外史》。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一、评可评之人 1.快速浏览全文,你对小说中哪个(哪类)人物印象最深?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依据是什么?要求:默读静思,圈点批注,准备用“我用 来形容××,你看他 ”的句式说话。 2.学生思考后交流。 如:我用卑怯懦弱来形容范进,你看他被胡屠户骂得狗血喷头居然还“唯唯连声”,不作辩解。 我用圆滑世故来形容范进,你看他在中举后能坦然地与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 我用热衷功名来形容范进,你看他竟能抛下妻母去应试,中举后喜极而发疯。 …… 我用嫌贫爱富来形容胡屠户,你看他对范进前倨后恭,判若两人。 我用嗜钱如命来形容胡屠户,你看他在范进贫贱时不肯救急,当范进腾达后主动送钱,因为贫贱时钱有可能有去无回,腾达后肯定能加倍偿还。 我用见风使舵来形容胡屠户,你看他在范进中举前骂范进“现世宝”、“癞蛤蟆”,在范进中举后夸范进“才学高”、“品貌好”。 …… 我用老奸巨滑来形容张乡绅,你看他在范进中举前对他不屑一顾,在范进中举后竭力拉拢,及早抢占范进这个“潜力股”,以攀附权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 我用趋炎附势来形容众乡邻,你看他们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在范进中举后对他热心相帮。 …… 二、笑可笑之事 1.文中有许多读来使人觉得可笑之处,跳读课文,把它标出来,想一想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学生稍作思考后交流) 如: 范进喜极而疯,作者设计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表现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 再如: 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极为可笑,范进中举前,被他视为“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连中了秀才也是他“带挈”的;对范进希图中举,又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什么“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啦,什么“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啦,一派粗鄙的话,不堪入耳。待到范进果真中了举,他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把范进真的捧上了天──说他是“天上的星宿”。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说穿了,就是因为“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由此看来,此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金钱欲。 又如: 写胡屠户的贪婪相:(提到此处的同学,让他绘声绘色地读一读)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里揭示的是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 2.师小结,出示幻灯片: 在笑的背后是作家对腐朽的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毒害的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的无情揭露和讽刺,抨击和鞭挞,轻蔑和否定,是作家愤世嫉俗的感情,是对科举制度的深恶痛疾。 三、效可效之法 同学们之所以对这些情节感到可笑,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讽刺手法,你能发现作者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吗? 明确:(1)夸张手法 (2)对比手法 (3)运用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 四、直击主题 1.笑过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不但范进在中举前后的境遇截然不同,而且各色人等的态度也有了天壤之别,作者安排这样的对比,主要是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接着小组派代表班内交流。) 明确:(出示幻灯片) 小说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社会: (1)?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 (2)?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他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世态极其炎凉。 (3)?封建官僚不仅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污腐败,读书人一旦爬上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便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 原来,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是套在读书人身上的沉重精神枷锁啊!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