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愚弄”善心,“北大研究生”逃学被起诉.docVIP

“愚弄”善心,“北大研究生”逃学被起诉.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愚弄”善心,“北大研究生”逃学被起诉.doc

PAGE  PAGE 9 “愚弄”善心,“北大研究生”逃学被起诉   捐资助学是一种美德,为世人称颂。捐资助学的过程往往是在“感恩、祥和”的浓浓暖意中进行,然而,日前发生在重庆市的一件“助学官司”,却非常令人尴尬和痛心。      贫寒子弟求学难      1979年7月,邓林出生于重庆市万州区太龙镇。其父患有严重胃下垂和腿神经萎缩症,母亲也在火灾中烧伤全身,两人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供邓林上学,父亲拖着病体当“棒棒(挑夫)”,多次累倒在街头;年过七旬的奶奶,捡垃圾、拾破烂,给孙子攒学费。   邓林当年十分懂事,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上中学后,邓林每周靠一瓶咸菜一袋米维持生活。高中期间,因经济太拮据,他也曾几度想辍学回家,都被父母阻止。他的学习成绩在全地区都是拔尖的,老师同学都说他能考上北大清华。   1999年高考,压力太大,邓林考场发挥欠佳,仅以高出重点线十几分的成绩被河北省燕山大学录取。没能考上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成了邓林心里永远的痛。   将邓林送进大学,邓家已负债3万余元。大学4年,邓林只回一次家,并利用假期四处打工挣钱。   苦难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成绩优异的邓林在读大三时,得知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正在招收研究生,不由得勾起了他深埋心底的北大情结,他立即报了名。通过半年刻苦攻读,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被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录取为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   2003年7月12日,当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邓林家里时,小山村沸腾了。可高达5万元的研究生学费又让邓林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为了供自己上大学,这几年,家里早已债台高筑,现在又到哪里筹这笔巨额学费呢?   当邓林把自己矛盾的心情告诉父母时,没想到全家人都支持他上北大。邓家祖孙三代决定:一起进万州城,一边为邓林打工挣学费,一边想法托亲友担保贷款。   次日一大早,邓林悄悄拿起父亲放在墙角的扁担,走上了大街。第一次当挑夫,人家见他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都不情愿雇用他。最后好不容易才从一位中年妇女手中揽到一桩活儿,他挑着两袋一百多斤重的大米,摇摇晃晃地穿过两条小巷,然后气喘吁吁地在六层楼梯间爬了十七八分钟,汗水湿透了全身,总算送货到家,才挣到2元力气钱。   这天,邓林揽到4次活儿,一共挣了7元钱。接下来的几天,邓林跑到车站、码头等人流量多的地方找活干。然而这些地方往往都是重体力活儿,一二百斤的重担压在身上,让他直不起腰来。邓林咬紧牙关坚持着,背上和肩上布满了鲜红的血泡和勒痕。   正当邓家为孩子的研究生学费一筹莫展时,好运忽然降临到他们头上。2003年7月29日,《三峡都市报》一位记者以《为上北大当挑夫,寒门学子感动一片天》为题,报道了邓林在家庭债台高筑、陷入绝境的情况下,为凑学费,毅然同父亲一起到城里当挑夫的感人事迹。报纸刊登后,在全市引起了热切的关注,资助的、捐款捐物的络绎不绝。   在重庆市开县经营玻璃店的李富华也在报纸上看到了邓林的事迹,心地善良的他不忍心这么勤奋的孩子失学,尽管自己挣钱也不多,但他仍决定帮助这个无助而艰辛的小兄弟实现梦想。   李富华小时也经历过一段坎坷的人生:当年他初中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因家穷,他只好含泪告别了校园。他当过挑夫、做过小贩、修过钟表,困了露宿街头,饿了喝过喂猪的泔水。他终于打拼成了一个拥有玻璃加工公司的小商人。他很理解邓林想读书而没有钱读的心情。   看到报纸的第二天,李富华就打电话到报社,找到了邓林。在电话里,他鼓励邓林说:“你是好样的!再苦再难也别辍学,为圆你的‘北大梦’,我一定会帮助你的!”当天,他就通知邓林的父亲到开县,看了邓林的大学学生证和北大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后,当即从货款中拿出2000元现金给邓父,并承诺说:“你的孩子逆境求学,不容易!我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资助邓林在北大读完硕士研究生!如果能考上博士,我继续资助。”在邓林赴京时,李富华再次赶到万州区,将2000元现金送给他,并一再叮嘱他好好学习,以后别去打工了,需要学费、生活费,就直接告诉自己!而这一天,《三峡都市报》社领导也将募捐到的1.63万元钱交到了邓林的手里。   握着这一份份沉甸甸的爱,邓林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梦想成真的时刻,他不禁热泪滚落,表示一定要完成学业,报答社会。      只要资助不读书      自从有了这份承诺,李富华觉得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他不管生意是亏还是赢,都会定期不定期地给邓林的银行账户卡或北大校园打款寄钱,每学期都不少于4000元。   开始,邓林还很感激李富华,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时不时打电话或写信给李富华,在汇报学习情况的同时,还有说不完的感谢话。李富华更是把邓林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除了每学期按时寄学费外,每当邓林过生日、过节日、放寒暑假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