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纠结”最“给力”(外二篇).doc
PAGE
PAGE 6
“纠结”最“给力”(外二篇)
又到了“新桃换旧符”的时节,该评选2010的年度词了。上年度一个“被”字,把我们身不由己的生存状态描画得淋漓尽致,这次会是什么?
我猜会有“纠结”,还有“给力”。
汉字用了几千年,不外乎那点东西。其中的精华部分――成语典故,现在被小学生玩得如数家珍。语言在寻求突破,这不仅是语言工作者的事,这二年全国上下对热词的跟风就说明了大家对现有表达方式的不满。
我第一次听到“纠结”这个词,是一位领导向我催稿。她不说稿子没完成她放心不下,而用“我这几天很纠结”。我居然立刻猜到了那是惴惴不安的意思,这几年不合语法、逻辑的说法太多,我们都练出来啦!
用得更多的是“给力”,央视和《人民日报》上都出现过。近日召开区级政协大会,某区政协主席大声致谢:“感谢各位代表的给力支持!”
下面照样掌声雷动,这年头谁怕谁呀?
“纠结”、“给力”都具有浅显、形象、一望便知的特点。表示陷入某种境地而心理混乱的感觉的词汇有忧虑、焦虑、忐忑、惴惴不安、牵肠挂肚、坐卧不宁、七上八下等,不是太拗口就是太书卷气,基本已不在口语中使用,而不放心、烦得要命等口语词汇又过于简陋,很多场合不便使用。“纠结”填补了一个空缺,两个字就把不便言说的感觉都概况进去了。
“给力”原是北方土话,大致相当于“带劲”、“得劲”,现已衍生出尽力、尽心、抓住要点的意思,用于表扬和批评既不肉麻也不刺耳。比如,说职能部门“不作为”就显得太尖锐,恐怕会招来很多人会恨你,如果说他们“不给力”,谁都不朝心里去。
新词不光是新鲜,更有一种能量,说者靠它们把不便说、不能说、传统语汇无法说的意思表达出来,与听者事先没有任何约定,但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个意思,彼此心照不宣。即使指定语言专家编也不一定能有这样的效果。
“纠结”与“给力”都不错,我却认为“纠结”更好。房价涨了,作为一个有房人,你说我是希望它涨还是希望它跌?再说农产品价格,云南少数民族农民种土豆,每公斤不到一块钱,我希望农民收入增加,又怕土豆价格使我无法承受,你说纠结不纠结?
更别提义务教育教师(小学、初中)拿绩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而高中教师、大学教授收入不敌小学老师;拆迁补偿还没谈妥,房子就拆得只剩七楼一间;农村土地转让所获金额只有5%作为农民补偿,另外95%不知去向……所有这一切,怎不让一个有良知的人纠结?
如果用“纠结”和“给力”造句,我的答案是:
纠结是一个很给力的词,它准确地描述了当下很多人的心理状态。
从前有个……
我喜欢听故事,小时候的故事总是这样开始的:“从前有个……”(可以是人――男女老少、贫贱富贵、已婚单身;也可以是物――庙、村庄、普通人家),几乎没有其他的开始方式。
在我儿时的心目中,我祖母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她有无穷无尽的“从前有个……”的开端,后面虽然是似曾相识的情节,但她却总能为每个故事找到不同的结局。现在想来,那都是被我缠出来的。最令我难忘的是她的表情,她漫不经心地说“从前有个……”,然后略一思索,“有个……姑娘,花绣得特别好”或“有个……打柴的小伙子”,此时她已庄重起来,语调还是那么平淡,眼睛却有点咪。那到底是因为编故事,还是因为说到了具体的人?我至今都没想明白。
奶奶总是在剥毛豆或者发芽豆,她的故事从来离不开豆子落到搪瓷碗里的声音:“花绣得特别好……铛可还没说婆家……铛”。
后来我看书多了,知道故事有无数种开始的方法,但“从前有个……”无疑是最普及、最有效的叙述途径,它直接切入人物、事件,比很多文人上来就把景物写上好几页或上来就抒情好得多。
奶奶离我而去已三十年了,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亲疏好恶而改变。奇怪的是这两年我每每想起儿时的事,清晰得如在眼前,而对昨天的事甚至今天午饭吃了什么却想不起来。
我们都会变老,都有给孙辈讲故事的那一天,“从前有个……”
真这样想了,我却不安起来,从前有个……有个什么?
过去的生活,天南地北,精彩各异,把甲地的生活拿到乙地讲述是故事、平静的生活起了细微的改变也是故事。那是个产生故事、讲故事的时代,而几乎所有故事都是惩恶扬善的、勤劳致富的、好心有好报的。故事溶入了我们的世界观,使我们爱憎分明,真心向善。故事给我们的教益实在难以言表。
但产生故事的年代已经远去,讲故事就成了一件勉为其难的事――地域间的差异人们已习以为常,生活方式趋于一致,生意经取代了浪漫,小孩比大人知道得更多……
故事怎么说?
“从前有个姑娘,电脑玩得特别好;还有个小伙子,也是个电脑高手。有一天,他们在网上相遇了……”
或“从前有个姑娘,貌若天仙,就是工作太忙,没时间找对象。她爸爸妈妈急了,拿着她的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