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寻六必居文物遗产传承老字号品牌文化
六必居始创于明朝嘉靖9年,迄今已有近480年的历史,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之一。六必居老酱园坐落在北京市前门粮食店街三号,店堂内悬挂的“六必居”金字大匾,据传出自明朝严嵩之手,几经战乱,保留至今,现已成为稀世珍品。
在六,必居创建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带有传奇和神秘色彩的传说故事,这些饶有趣味的故事作为六必居老字号的一种独特的商业文化现象,流传甚广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六必居的发展历史,从根本上来说是明清直至现在我国社会及商业发展的一个历史缩影和写照,它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商业观念,经营理念和人们的饮食习俗,对于研究我国的商业文化、饮食文化,特别是历史悠久的酱腌菜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2003年,国家文物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联合开展了“中国食品文化遗产”申办工作。为了将六必居酱园开业年代和历史沿革整理清晰,公司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等部门的专家召开了第一次论证研讨会。会上,大家广泛提供六必居历史及文物线索。中国社科院微生物发酵专家洪光住先生拿出清朝嘉庆年间出版的《燕京杂记》,书中写到:“市上专门名家者指不胜数,如外城日俭居之熟肉,六必居之豉油,都一处之酒,同仁堂之药,李白实之笔,内城长安斋之靴,启盛之金顶,皆致巨富。”书中还写到:“六必居三字相传为严嵩书,端正秀劲,不类其人”。这些说明,六必居的豉油――即豆豉中抽出的酱油,也称为铺淋酱油,在清朝时期不仅很有名声,而且也是富家买卖。这一线索非常重要,关键一点是,200多年以前出版的书籍中就提到六必居的牌匾为严嵩(明朝)所书,这说明如果牌匾是严嵩所书,六必居就是明朝开的业,为六必居有据可查的历史提前了200多年。
2005年,是六必居文化文物喜获丰收的一年,在六必居第二次文化研讨会上,北京民俗专家,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宋兆麟先生拿出大量的六必居原使用物件,其中有明清时期的帐册、币牌、房契,油灯,算盘和民国时期的印章,提货单据、幌子、褡裢等。这些物件是六必居发展历史的物证,对研究六必居文化历史具有珍贵的、不可估算的价值。
从2006年开始,为了更好地弘扬六必居企业精神和传承企业文化,公司积极进行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2007年4月,“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被批准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时该项目开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为配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深入挖掘六必居的企业文化,2007年5月23日至27日公司派有关人员前往山西临汾追根寻源,寻访到“六必居”原经营人赵氏家族的后裔、老股东霍氏家族的后裔、公私合营前“六必居”最后一任经理贺永昌之子和女婿、解放前曾经在“六必居”工作过的部分退休老职工、六必居已故员工子女、原临汾市委副书记张德华,原临汾市委副秘书长王中央等相关人员。此次山西之行,寻找到众多六必居有价值的线索和珍贵的文史资料,特别对六必居的创立年代有了新的发现和佐证。
关于六必居的创立年代,这次寻访,企业从原临汾市委副书记、六必居老员工之子张德华手中得到一幅老照片,是1936年六必居纪念500周年“店庆”时北平大北日夜照相馆所拍摄的。这幅照片最珍贵处是对六必居创立年代有了最新、最准确的佐证。依此推断,六必居应该开业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50年间)。对于六必居的创立时间,以前资料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有说明朝嘉靖年问的;有说清乾隆,清雍正年间的。在最近查找六必居开业年代时发现,清末文人笔记《都门记略》、《都市丛载》等在称誉六必居时,也提到“六必居”牌匾相传为明朝宰相严嵩所题,所以大都倾向于创立年代为明朝嘉靖年间(1530年),距今有479年。而据此照片推算,其创立准确年代应为1436,距今已有573年,这比以前所认定的1530年提前了90多年。
此次山西临汾之行,给人最大的感触是,抢救老字号历史文化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在寻访过程中所接触六必居老员工现在都已80岁左右,他们讲述了很多解放前后在六必居工作时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儿,包括六必居的生产车间和店堂布局、经营方式,经营的产品,院里什么地方有一口井、怎样学徒、怎样卖酒等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据贺永昌之子贺麦来讲,其父亲任六必居掌柜的时候就亲自给蒋介石、傅作义、温寿泉、侯少白等送过酱菜。当年蒋介石曾在北京东兴楼吃便餐,时任六必居经理的张夺标带着贺永昌前往,送“酱蒜头萝卜”,蒋食过之后说:“宁嗜一筷甜酱菜,盛饮半羹燕菜汤。”这些对深入研究六必居酱腌菜发展,经营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由于六必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对六必居极为关注并表现出极大的研究兴趣。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