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级中西医临床班《中医外科学》考点汇总.docVIP

07级中西医临床班《中医外科学》考点汇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7级中西医临床班《中医外科学》考点汇总

07级中西医临床班 一、名词解释: 1.疡:也称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外科称为疡科,外科医生称为疡医。 2.红丝疔:是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3.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4.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5.乳痈:是由热毒侵入乳房引起的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常发生于产后的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 6.酒齄鼻: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鼻及鼻周围,以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为临床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因鼻部色紫红如酒渣故名。 7.齿线:肛瓣与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称为齿线 8.内痔:是指肛门齿状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肛门直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9.肛漏:是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漏管。一般由原发性内口、漏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具内口或外口者。 10.乳核:是指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 11.疮疡:广义的说,是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的说,是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12.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14.肿疡:指一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15.药毒: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粘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或粘膜的急性炎症反应。 16.股肿: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 17.瘾疹:是一种以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为特征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俗称“风疹块”。 18.疫疔:是因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19.流注:是一种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急性化脓性疾病。 20.内陷:外疡过程中,因正气内虚,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人营血,内陷脏腑而引起的急性危重证候称为内陷。因有头疽最易发生内陷,故又称为疽毒内陷。 21.白庀:是一种红斑上覆以多层干燥银白色鳞屑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 二、选择题与填空题: 1.《刘涓子鬼遗方》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 2.疾病命名原则:以范围大小命名 如小的为疖,大的为痈,更大的为发。 3.《外科心法要诀》说 “痈疽原是火毒生”。 4.阴阳是一切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5.局部辩证中辨肿的性质: ⑴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掀热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疮疡,如疖疔初期、丹毒等。 ⑵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常见于冻疮、脱疽等。、 ⑶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常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⑷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常见于股肿、湿疮。 ⑸痰肿: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常见于瘰疬,脂瘤等。 ⑹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常见于气瘿、乳癖等。 ⑺瘀血肿:肿而胀急,病程较短,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也有血肿染毒、化脓而肿。常见于皮下血肿等。 ⑻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掀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常见于某些疾病感染所致,如外痈、肛痈等。 ⑼实肿: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 ⑽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6.把痛与肿结合起来辨证: ①先肿而后痛者,其病浅在肤,如颈痈。 ②先痛而后肿者,其病深在筋骨,如附骨疽。 7. 中医外科内治法的三个总则是消、托、补。 8. 和营法的分类及其代表方: ⑴和营法是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从而达到疮疡肿消痛止的目的。 ⑵大致可分活血化瘀和活血逐瘀两种治法。 ⑶活血化瘀法,方如桃红四物汤;活血逐瘀法,方如大黄鏖虫丸。 9.膏药中太乙膏、千捶膏均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之阳证疮疡。 10.油膏中金黄膏、玉露膏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疮疡阳证。 11.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 ⑴适应证: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均可使用。 ⑵切开时机:即辨清脓成熟的程度,准确把握切开的有利时机。 ①当肿疡成脓之后,脓肿中央出现透脓点(脓腔中央最软的一点),即为脓已成熟,此时予以切开最为适宜。 ②若肿疡脓未成熟,过早切开则徒伤气血,脓反难成,并可致脓毒走窜。 ⑶切口选择: ①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②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 ③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 ④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