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oc

  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摘要】 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十二指肠溃疡在中医发病学中出现了脾胃虚寒、肝胃郁热和湿热中阻等证型,胃酸分泌过高、幽门螺旋杆菌(Hp)与其发病也有密切关系。笔者在 治疗 本病时,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以温中散寒、清肝泄热,理气和胃和化湿清热为治疗大法,抓住了治疗本病的关键,同时,结合 现代 医学对本病发病机制的认识,运用辨病治疗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选加抑酸和抗Hp药。辨证与辨病合用,可取长补短,互补不足,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共治156例,总有效率达92.9%。 【关键词】 辨证论治;辨病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中西药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复发率高。笔者运用中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辨病治疗本病获得满意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156例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6例全部为门诊病例,所有患者都经钡餐或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男58例,女98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65岁,30岁以下14例,30~40岁64例,41~50岁60例,51岁以上18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5年;合并胃溃疡11例,浅表性胃炎23例,糜烂性胃炎18例。   1.2 治疗方法 十二指肠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临床上以胃脘痛,尤其是“饥饿痛”、“夜间痛”为特点,伴有上腹饱胀、反酸、嘈杂、嗳气等。腹部检查:压痛点上腹偏右。结合钡餐或胃镜检查确诊不难。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结合辨病治疗。有典型的“饥饿痛”、“夜间痛”,痛时喜温喜按,面色不华,纳差、便溏、舌淡苔薄、脉沉,胃镜提示胃黏膜苍白者为脾胃虚寒证,治以温中散寒,以黄芪健中汤为主方;如胃胀、反酸、情志不遂胃痛发作或加重,口干便结、舌红苔薄、脉弦者为肝胃郁热,治宜疏肝泄热、理气和胃,方用化肝煎为主方;若见胃脘痞胀、口苦、大便不爽、苔腻而黄者,为湿热中阻型,治宜化湿清热,方用平胃散化裁。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胃酸高者选用抑酸药,如乌贼骨、瓦楞子、珍珠母、煅牡蛎、浙贝母等,每次选用1~2味;查出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随证选用抗Hp药物,如桂枝、大黄、黄连、元胡、厚朴等;有瘀血征象者选加三七、丹参、赤芍、茜草等;胃胀食带加薄荷、麦芽;溃疡活动期加白芨。先期治疗用煎剂,待溃疡基本愈合、病情稳定后,改用粉剂冲肠或水丸治疗,一般疗程3~6个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胃镜复查溃疡愈合,工作生活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胃镜复查溃疡愈合或明显缩小,但劳累或饮食不当胃部仍有不适,或在一年内有复发,但继续治疗有效;无效:经1~2个月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痊愈122例,占78.2%;有效23例,占14.7%;无效11例,占7.1%;总有效率为92.9%。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6岁,农民。2005年8月30日初诊。主诉:胃脘痛7年余。平常用西药治疗,近6个月来胃痛加重,多在饥饿时发作,进食可缓解,夜间时有发作,腹胀、嗳气、泛酸,烧心,尤其食油腻或甜食后加重,口不渴,易疲劳,食欲尚可,二便正常,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薄白苔,脉沉缓。查体:上腹偏右有轻度压痛。胃镜报告:(1)糜烂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Hp(+)。证属脾胃虚寒,治以温中散寒,方用黄芪健中汤化裁。黄芪30 g,桂枝15 g,白芍15 g,甘草10 g,大枣10 g,地榆(炒)15 g,白芨15 g,黄连6 g,薄荷 10 g,乌贼骨20 g,瓦楞子10 g(先煎),丹参15 g,枳壳10 g,平煎内服,每2日1剂。服药3剂后,疼痛减轻。9剂后胃痛基本控制,精神转佳,已无疲劳感,烧心、泛酸已减轻,口微渴。上方去甘草,加太子参15 g,再进6剂,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复查,溃疡愈合,胃糜烂面积大为减少,存有少许病灶,Hp转阴。上方改为水丸,每次6 g,饭后服,连服3个月,病愈,至今未发。    4 讨论   在抗溃疡的 治疗 上,既要辨证论治,也要辨病治疗,结合中西医对十二指肠溃疡的认识,能明确其发病机制,给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结合辨病治疗,可以取长补短,互补不足,对制订一个比较完善的治疗方案,发挥综合性、全身性的治疗效应,提高治疗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4.1 辨证论治 从整体观念、脏腑辨证的角度看,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人的生命活动。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同一疾病产生了不同的证候,治疗时必须辨证论治,方能找到疾病形成的关键所在,治疗也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就本病而言,只有通过辨证论治才能抓住“脾胃虚寒”、“肝胃郁热”、“湿热中阻”这些主要矛盾,分别采用“温中散寒”、“清肝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