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制程防错技术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程防错技术精选

五、使用防错法的案例 案例一:改变产品设计,从源头杜绝缺陷 案例二:限制越少,出错的可能性越大 案例三:录放机标签 前 后 案例2 改善前: 在钻孔用的夹具上有一个定位 用的销,操作者作业时有时会 忘记转动工件使之与销接触,最 后导致钻完的孔位置错误。 在夹具上安装气缸,通过气缸推动 工件,使工件紧贴在定位销上。 案例四: 改善后: 案例4 改善前: 改善后: 电动工具、附件、说明书及合格证作为一个一体化包装送至客户,但总是发生漏装或错装事件。在对装配线员工进行培训或惩罚后效果不明显; 附件 电动工具 说明书 合格证 设计专用包装模版,每位包装员工人手一个,模版设计成凹型,电动工具、附件、说明书及合格证各占一个位置,在装好后将包装吸塑盒扣在模板上, 反转模板后, 所有东西同时装入吸塑盒. 如果少了一件, 模板中相对应的位置就是空的, 可以立即发现; 案例五: 谢谢! * * 电装安全气囊 降落伞质量检验案例 * 1. 1961年,yamada电子公司组装开关 * * 失控:一般是指人们不自觉地去做某种自已原本没有打算去做的动作,而且造成这种失控的原因常常是因为这种动作模式太熟悉了。例如,当某人经常拨打某一电话时,他的手指就会不自觉地习惯这种特定的按键顺序。 描述错误:一般的指行为人对于自已要想做的事情不明确,也就是这个行为是在一种“不完整或模糊的行为意识”下完成的。这种差错多发生在计划的动作与自已习惯的动作相类似的情况,从而将正确的动作施加在了错误的对象上。例如,将沙拉放进了烤炉,而将蛋糕放进了冰箱。 反应失误:主要是指大脑对两种事物产生了错误的联想或关联,特别是发生在某个外部刺激需要触发某项特定动作的情况下。例如,当听到门铃声后却去接听电话。生产现场的操作员在通过音响等方式取得信号的情况下也潜在着类似的问题。例如,生产线上多台设备都存在着音响报警信号。如果操作员将A设备的报警错当成是B设备的报警,就会产生这种反应失误问题。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这种反应失误的发生不与每台设备的报警声响是否相似有关,即使是不同的报警声响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 记忆丧失:是指行为人对于正在做的或准备做的事情的原因(过程的“激励”)暂时失去记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行为过程被外部事情突然打断,如有人递给你某件东西或问你某个问题。 * * 用一套设备或方法使作业者在作业时可以直接明显发现缺陷或使作业失误后不产生缺陷,不会发生作业失误等,同时也保证了必须满足全部设定要求,操作才可完成。 狭义:如何设计一个东西,使错误绝不会发生。 广义:如何设计一个东西,而使错误发生的机会 减至最低的程度。 * 三不原理: 具有即使有人为疏忽也不会发生错误的构造 ──不需要注意力 具有外行人来做也不会错的构造 ──不需要经验与直觉 具有不管是谁或在何时工作都不会出差错的构造 ──不需要专业知识与高度的技能 * * * 制程防错技术 北京光华博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周立民 2014-5-16 XXXX集团公司精益培训课程 目 录 防错法的起源 防错法的定义 使用防错法的思路 防错法设计与应用原则 防错法案例 通过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设计,在开始将发生错误的几率降到最低 防错概念的来源 防错法发明者:新乡重夫 1961年,在指导某首次产生了防错的概念,但开始称为“防呆” 1963年,为避免员工误解,提出“防错”概念 在之后编写的《丰田生产方式探究》一书中,首次使用“poka-yoke”一词。 一、防错法的起源 错误与缺陷 错误:错误是由于人们由于疏忽,无意识偶尔犯下的差错 缺陷:缺陷是错误的结果 失误 缺陷 漏加锡 组件半焊 漏检 外观凹痕 漏装螺丝 产品少螺帽 漏关煤气 烧裂水壶 工作中的例子 失误 缺陷 忘记加油 汽车抛锚 钥匙锁在车里 打不开车门 忘记关煤气 发生火灾 忘记关电源 水壶烧干 生活中的例子 错误的产生的原因 错误差错 使用 错误 设计 错误 失误原因 原因归类 所占比例 忘记 人 77.8% 对过程/作业不熟悉 人 缺乏工作经验 人 故意失误 人 疏忽 人 行动迟缓 人 缺乏适当的作业指导 方法 11.1% 突发事件 设备 11.1%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导致失误的原因中,人占了绝大部分(77.8%),其次为作业方法和设备原因。 制造错误的原因 我们常常把错误看成: 自然的 -但却责备犯错误的人 不可避免的 -避免费力解决问题的痛苦 忘记 对过程/作业不熟悉 缺乏工作经验 故意失误 疏忽 行动迟缓 缺乏适当的作业指导 突发事件 失误原因 传统作法 强调责任心 批评+指责 纪律 +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