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其林口味的港澳美食指南.doc
米其林口味的港澳美食指南
全球首本双语版《米其林指南》面市,港澳地区251间食肆被收录其中,28间食肆获颁米其林星级。
中国食肆的国际荣誉
2007年底,10位欧洲评审员悄悄潜入港澳地区,他们将在此待上一整年时间。这是《米其林》首次进入中国的美食评审,评审团由12人组成,只有两位是港澳人士。
在到访前,评审团已做足了功课,他们搜集各食肆的资料,例如菜式、厨师风格等,先筛选出1000多间有星级潜质的餐厅。评审员“乔装打扮”匿名造访两地的食肆,每次吃完后,再撰写评审报告……
上月,《米其林指南?港澳版2009》公布了评审结果,202间香港食肆和49间澳门食肆获得推介;港澳两地28间食肆“摘星”。
可喜可贺的是,港澳各有一间米其林三星级餐厅上榜,它们分别是龙景轩和Robuchon a Galera。龙景轩的陈恩德主厨,成为首位由中国人主理的食肆获得米其林三星荣誉。
香港是米其林进驻亚洲的第二站,去年东京指南有150间获星,而港澳地区只有20多间,谁是亚洲地区的饮食天堂,也让香港人尤为关注。
《米其林指南》总监Jean-Luc Naret则认为,东京“摘星”食肆数量多,源于其当地有16万间食肆,而香港只有1万多间食肆,如从概率来算,香港才是实至名归的“饮食天堂”。
不过,港澳版指南中十有八九的餐厅来自大酒店,都是“高贵”之店,并非一般市民可经常光顾的场所;而香港人引以为豪的“茶餐厅”却没有一家摘星。
Naret解释,毕竟是首次评选港澳地区,不排除会有优秀餐厅成为“漏网之鱼”,他相信来年这些餐厅亦有可能登上米其林星级食肆。
在发布会次日,我看见香港的多间书店已开始售卖《米其林指南》,售价168元港币;而获选餐厅所处的商场,亦贴出了《米其林》的广告。不少香港市民排队等候Naret的签名售书。
米其林指南发布后的第三天,获推荐食肆的生意整体开始微涨。在受金融危机波及的香港,《米其林指南》的出现犹如“雪中送炭”。
港澳人士看米其林评选
香港特区政府对《米其林指南?港澳版2009》的发布十分重视,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亲自出席了《米其林指南》全球发布仪式。其他政要也认为,香港被列入“米其林城市”,对香港旅游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米其林发布会开幕前几分钟,香港专栏作家刘健威向本刊表示了他的疑虑,他说用国外标准来评香港食肆,差异性太大。刘健威还担心,此次评选的时间比较仓促。虽然公布结果后,刘健威打理的“留家厨房”亦有获推介,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
当晚的酒会上,获米其林一星级的“澳门金殿堂”名厨周中师傅同样指出,由外国人品评中菜始终会有不公平,因外国人比较注重就餐环境,评选又多从个人口味出发。
Naret在次日接受专访时则表示,米其林的星级评级只看重菜肴的质素,至于食肆服务、环境、舒适程度等,只会以刀叉符号数目评级。他还强调,谁说外国人就不会吃中国菜,米其林的评审员都是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士。像获评为3星的龙景轩,在过去3年间,米其林的“评委”匿名光顾了至少12次。
如果下一步踏进内地
在与Naret面谈时,他暗示“港澳版”只是《米其林》打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今年会踏出(打入中国市场的)第二步。也许Naret现在正在思考,接下来该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哪个城市先下手。
在预言“米其林指南”要进入内地时,国内少数食家表示,能够冲破内地“人情关”的美食评选,是值得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公信力,是国内美食评选活动的一块鸡肋。”一位资深美食家说。国内90%以上的美食评选原则是内部指定或是花钱认购。食肆想拿一个名店牌匾,不同级别和头衔的售价不同。也有例外,一些为撑场面的行内名店,视具体情况,也有享受免费的特例。
“在不同名目的评选中,头一两次还有新鲜感,至少对消费者或聘用单位很受用。”一位国内餐厅经营者说。“市面上‘牌子’多了,一个衔头会渐渐失去光彩。下一轮的美食评选,会变化着花样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其实,都是些换汤不换药的奖项。”
在国际上数本指南中,米其林能成为世界权威,源于该指南不向食肆收取任何费用;其二是全球匿名评审,评审员不聘用“熟人”,包括曾与餐饮业接触的相关人士。
米其林进入内地,首当其冲的是要让行家“失业”。这些在行业有广泛人脉和关系的行家,将不会再出现在评委席上。
前几年,广州十年难遇的豪华宴席上,由香港名人坐镇,本地名厨掌勺,结果“放倒”了百位到场嘉宾。此后,“名人”再也没有在广州公开场合露面。
广大人民群众都会识破的“谎言”,讲故事的人,只能自娱自乐;编故事者,千万别露出马脚。
在国内,并非所有的评选机构不愿匿名评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