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3例疗效观察.docVIP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3例疗效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3例疗效观察.doc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3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活血化瘀??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5-0626-01中图分类号:R 711.71文献标识码:B?お?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引起痛经、不孕、慢性盆腔炎等的主要原因之一。从2003年1月~2007年12月,笔者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结合西药治疗本病43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7年12月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3例,均已婚,年龄26~45岁,平均35岁,病程2~7年。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及病变程度参照中国中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诊疗标准[1]。病例中有剖宫产史4例,有人流史25例,有放环史21例;均有继发性痛经,子宫后倾后屈19例,子宫旁触及囊性包块15例,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23例,性交痛12例,非经期下腹或盆腔疼痛5例,不孕1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5例,月经不调28例。??   2.治疗方法 ①西医闭经疗法:自月经周期第1 d始口服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每片含药物25 mg),1次/d,每次12.5 mg,连服3~6个月。   ②活血化瘀基本方:桃仁10 g、红花8 g、川芎10 g、当归10 g、丹参15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赤芍15 g、三棱10 g、莪术10 g,伴有气虚者加黄芪、人参各15 g,伴气滞者加枳壳10 g,乌药各10 g,血虚有热者加生地、丹皮各10 g;伴血虚有寒者加肉桂、吴茱萸各10 g。水煎服,1剂/d,2次/d,连服3~6个月。??   3.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诊断标准[1]。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基本消失,不孕症者在2年内妊娠或生育。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不孕症者得以受孕。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略缩小,停药3个月内症状不加重。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   4.结果 43例患者中,治愈9例(占20.9%);显效22例(51.1%);有效8例(占18.6%);无效4例(占9.4%),总有效率90.6%。10例不孕患者治愈后停药1年,5例受孕,受孕率达50%。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异常位置而引起的病变。异位内膜的形成、发展和消退都受卵巢性激素控制,妊娠和绝经是两种生理状态的闭经,绝经后的低雌激素使内膜萎缩,妊娠期高孕激素使内膜组织蜕膜样变萎缩。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与孕激素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可通过抑制排卵,诱发黄体溶解,干扰排卵和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完整性的功能造成闭经,使病灶萎缩,腹痛得以缓解。服药初期患者可出现轻度潮热、恶心、乏力等症状,且药物治疗不能根除异位病灶,停药后易复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痛经”、“月经不调”、“?Y瘕”范畴。由于异位子宫内膜在女性激素周期性作用下产生出血及坏死、脱落,中医称此为“离经之血”,离经之血蓄积下焦引起血瘀,胞宫、胞脉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引发痛经;瘀滞日久,积聚而成症?Y瘕,瘀阻冲任,冲任失调,不能摄精成孕;新血不得归经,则见月经不调,故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方中桃仁、红花、丹参、蒲黄、五灵脂、赤芍活血化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当归、川芎能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子宫微循环,调节免疫和神经系统等功能,改善血流变学作用,尤其是丹参具有抗凝、促纤溶、抗血栓等作用,能消散局部瘀血、溶解纤维组织,缩小包块[2]。但是单纯中医活血化瘀法,疗效并不理想,因为在运用此法消除血瘕和?Y积,缩小囊肿和包块结节同时,可引起异位的病灶反复性周期性出血,使囊肿或包块结节恢复原样,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笔者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从中医辨证论治出发,通过在中医活血化瘀基础上随证加减,达到缩小或消除?Y积、囊肿和包块结节目的,另一方面同时运用米非司酮造成闭经,引起异位病灶的萎缩,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和腹腔内环境,从而提高了疗效,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修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结合诊疗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6(11):32.??   [2]杨 眉.丹参、黄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5(31)3:379.??      (收稿日期:2008-07-16 编辑:潘明志)   ?お?   作者简介:覃红萍(1966-),女(壮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