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与简:汉代青铜器的纹饰之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繁与简:汉代青铜器的纹饰之美.doc

繁与简:汉代青铜器的纹饰之美   注:(作者简介:韩雪松(1973- ),男,汉,江苏徐州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美术学,艺术学。)      (上海大学 艺术研究院,上海 200444)      摘 要: 汉代,出现了大量的素器,器形单纯朴素,简洁洗练,纹饰之简朴素自然,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宗白华先生称这种美为“芙蓉出水”;在另一方面汉人也把青铜器纹饰做得繁芜、华美,与商周时期的纹饰写实性相比,更具有一种图案化、符号化和写意性。      关键词: 汉代青铜器;纹饰;繁与简   中图分类号:J301文献标识码:A      Complex and Simple: Beauty of Patterns in   the Bronze-ware of the Han Dynasty   HAN Xue-song      一、简之美      汉代,出现了大量的素器,器形单纯朴素,简洁洗练,虽然在商周青铜纹饰中也不乏简洁之美,如铜爵的设计,王家树先生说:“这一优秀的青铜工艺形象,它的形体比例的适中、直线和曲线的巧妙的结合、造型和装饰的简练素朴,难道不给人一种高耸向上而又沉稳有力的美感吗?”注:(王家树《中国工艺美术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78页。 )但这种高耸的沉稳的造型特点依然给人一种逼人的气势。汉代铜器纹饰之简朴却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宗白华先生称简之美为“芙蓉出水”。      王家树先生说:“汉代的铜器造型非常单纯,没有任何多余的,与实用功能无关的的造型空间变化,或者在器物的形体上外加什么影响造型的附件。”注:(王家树《中国工艺美术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页。 )因而汉代的大部分青铜器物被称为素器,在这些素器中,一部分是素面无纹,一部分仅仅是装饰了几道弦纹或者在器盖上做了几件雕饰。在添加弦纹的器物上,往往两三道为一组,整个器物一组到四组不等(图1),纹饰之简使人们转而更加注重器物造型的变化。虽然在汉代弦纹只是在器物适当的部位上添加一道或几道。但正由于这几道的弦纹和器物本身的轮廓线重新划分的器物的造型空间。从而使汉代以造型为主的器物的艺术风格凸显出来。      以“简”为尚的审美风尚由来已久。早在《周易大传#8226;系辞上》就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指平易,“简”谓简约。《大传》所讨论的是《周易》的卦理,它认为,只要得到“简易之理”也就得到了《易》的卦理。老子也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无味令人口爽。”(十二章)又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朴散则为器”(二十八章),“见素抱朴”(十九章),“复归于朴”(二十八章)等等都是提倡简洁朴素之美。《淮南子#8226;说林训》中也说:“白玉不琢,美珠不文,质有余也。”继而,在《泰族训》中说:“天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濡,化生万物。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采明朗,润泽若濡。摩而不玩,久而不渝。奚仲不能旅,鲁班不能造,此之谓大巧。”天地化生万物所产生的美,是任何能工巧匠的创造都无法比拟的。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天然之美是最高的。除此之外,人工的文饰就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因而,《淮南子#8226;诠言训》中说:“饰其外者伤其内,扶其情者害其中,见其文者蔽其质。”可见汉代是一个“崇实”、“尚质”、“贵真”的时代。      正因为汉代青铜器的纹饰之简,才让人们更多地去注意造型本身(图2),因此,王家树先生在论述汉代的铜壶的造型时说,汉代“各壶的空间构成并不复杂,两侧的曲线尺度变化、方向变化以及相应的高、径的权衡比例不同,都给人以不同的形体感受,或稳,或媚,或立,或坐各有其趣”注:(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173页。)这一切都归于汉代的青铜器纹饰之简,造型之简。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8226;天道》)与“使民知神奸”之教育功能和具有“协于上天,以承天休”的通天之工具的“礼器”相适应,商周的纹饰多神秘而繁复、多变而理性。而汉代的青铜器开始和封建制度相适应,与人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由“家国重器”一变而为“生活之器”,一切以生活实用为目的,器物不加雕饰,浑朴自然(图3)。   这种简洁朴素的纹饰是对商周纹饰的否定和发展。李砚祖说:“在青铜工艺中出现大量的素器与三代青铜器的繁复相比,简洁洗练的造型,因结构或功能需要而产生的几道弦纹的装饰带,都透露出开魏晋风气之先的征候。”[1]因此,正是汉代简洁朴素的风格为后代的传统设计奠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