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盛行与防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谣言的盛行与防范.doc

网络谣言的盛行与防范      最近,“小孩订死在棺材”、“太阳辐射手机”以及广东“高州事件”等多起谣言风行网上,掀起虚拟世界的轩然大波,并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最后事实澄清后,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造谣者进行了治安处罚。事件似乎平息了,但回顾这些“事件”从蚂蚁变大象的前前后后,网络谣言的危害却足以引起媒体、管理者、网民和更多人的进一步深思。      谣言与真相      “高州”谣言源自于一场现实纠纷。主人公真名叫蓝海波,是高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年级的毕业生,今年高考考了524分。在事发当时还没有收到任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6月21日上午,闲暇的蓝海波帮他母亲到高州市城西市场摆卖蔬菜,因为是否缴纳管理费一事与市场物业管理人员发生了争执和打斗。事后,经当地医院和高州市公安局法医鉴定,双方均受了轻微伤。   就是这样一场不大的冲突,经过网络的渲染和传播,却成为一出耸人听闻的“社会惨剧”:6月22日,较早风闻这起事件的李某在“轩辕春秋文化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帖子:“二中一学生和母亲到市场卖菜,刚卖得3元钱,便被市场管理人员催交税款,因交不起而被保安拉到保安室毒打,学生母亲在找来学校校长帮忙时,其儿子已被打伤在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6月23日听到传言的郑某,立即编造了“该年轻人送到医院时,医生说内脏被打烂,就连睾丸都被打爆了”的虚假细节,并通过“今日关注”的留言版发布出去。   帖子出手后,引起了网络世界的关注,谣言随即传开,而且添枝加叶、越传越严重、越传越令人愤慨。最后,谣言演绎成“高州工商局打死(或为打残)一名高考学生”,而这名学生已经“以优异的成绩给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录取”,“官场恶势力膨胀”,打人者之一正是高州市领导的亲戚,其人至今逍遥法外,学生们怒不可遏,纷纷上街游行示威云云。   网络被震荡了,网民、群众激动了,愤怒了。在同情、声援 “清华考生”的同时,网络上声讨、谩骂的“砖头”狠狠砸向故事中的施暴者:高州工商局及市场物业管理所等当地有关管理部门。群众中涌动起一种普遍的愤慨和紧张情绪。“高州事件”,不仅使蓝海波一家身心俱疲,名誉受到损害,也让高州市管理者形象一落千丈。   网络谣言的形成与危害      “高州”事件绝不是网络传播中的一个偶然现象。从网络诞生之日起,谣言就已相伴相生。上到名人首相、下到平民百姓,从妖精鬼怪到现代科技,谣言涵盖范围之广、内容之光怪离奇,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上谣言的传播手法也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纯熟,甚至“高超”到以假乱真、真假莫辨的程度。   包括“高州事件”在内的诸多网络谣言表现了不同凡响的新特点:   首先,网络谣言的传播迅速快、波及范围广。谣言借助网络媒体及时传播、实时传播,瞬息之间即可引发轰动。网络的开放、共享和无远弗届,更可以使谣言的传播产生跨区域、跨族群甚至跨国家、跨洲际这样超大规模的联动效应。   其次,网络谣言传播路径更复杂、形式更为生动。网络谣言新近呈现出一种更为“高超”的形式――带上了职业化传播的色彩。在制作环节和造谣形式上以假乱真、掩人耳目,甚至盗用媒体的名义混淆视听。同时,造谣者更讲究有步骤地产生传播效果,一些谣言先是在特殊网络社区中吸引特殊公众群,促发人际传播的效果,以此吸引媒体关注,然后再通过不负责任的媒体传播,把影响深入到现实社会,从而引起更大范围内的轰动效果。   第三,网络谣言的变种更加丰富,效应层层叠加。由于网络上传播者多以隐匿的身份出现,可以任由想象力尽情驰骋,因而网络谣言一经传开,更容易不断夸大扭曲。可谓一传百、十传万,反复创作、变异丰富。这样,谣言不只是作为最初的信息在极度扩散和演变,它也通过解释和评论的形式广泛流传。于是,雪球越滚越大,效应层层叠加,围绕谣言,迅速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环境和意见倾向。   第四,网络谣言具有双重的、更强大的影响力和杀伤力。通过如此这般的传递过程,网络谣言的影响力和杀伤力大大超过以往,而且常常渗透到网下现实社会中,形成效果的呼应。在网上,谣言一旦形成并显示出强势,又难以轻易消除影响。辟谣过程中,虚拟空间传播者符号化的身份特征,会增加追查和控制的难度。因而消除谣言的危害,必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人力,以更大的社会成本为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造谣者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      网络谣言的治理和防范      网络上的信息可谓五花八门、浩如烟海,人们一不留神就会误入谣言的陷阱,既然如此,就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共同管理,净化网络环境,避免网络谣言的泛滥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谣言的产生都有其现实根源。像“高州事件”所描述的事实,很容易刺激人们的“选择性心理”,并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为现实社会中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