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急诊超声诊断王月香301.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部急诊超声诊断王月香301

腹部急诊的超声诊断 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 王月香 急腹症的定义: 是指腹腔内和腹膜后组织或脏器发生了急剧性病理变化而产生的以腹部症状和体征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表现. 急腹症的诊断要求 迅速地诊断 正确的诊断 进一步诊断出疾病的发展程度和范围。 什么疾病? 疾病已到达什么程度? 诊断急腹症的方法 急诊超声医师应具备两个条件: 认识产生急性腹痛的机制 科学地掌握急诊临床的工作方法 外科常见急腹症 (一)炎症性疾病 1 急性胆囊炎:Murphy 征(+) 2 急性胰腺炎: 胆源性胰腺炎占病因大部; 胰酶测定对诊断意义极大,胰淀粉酶的测值 愈高,诊断的正确率也愈高。 值得注意的是胰淀粉酶的高低与病变的严重 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严重的出血坏死性胰腺 炎由于腺泡广泛破坏,胰淀粉酶产生减少, 血清淀粉酶反而不升高。 3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4 急性阑尾炎: 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特点,但非绝对; 老人、小儿、孕妇及全身衰弱病人可无明显肌紧张。 (二)脏器破裂或穿孔性疾病 1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X线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2 胃癌急性穿孔 3 急性肠穿孔:可因肠坏死、溃疡或外伤等原因。多见于肠伤寒、肠结核、慢性结肠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等。 (三)梗阻或绞窄性疾病 1 胆道系统结石: 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肝胆管结石,均可引起急性右上腹痛,伴发热或黄疸。 2 急性肠梗阻: 可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后者肠管出现血运障碍。 肠梗阻病因: 肠粘连、嵌顿性疝、肠扭转、肿瘤、肠道蛔虫、肠套叠等。 (四)腹腔脏器破裂出血性疾病 可因外伤、肿瘤、炎症等原因; 有肝区痛、消瘦等,应考虑肝癌破裂出血; 生育年龄妇女应注意有无异位妊娠破裂可能。 (五)腹腔血管性病变 1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栓子多来自心血管系统,如心瓣膜疾病、房颤、感染性心内膜炎。 2 腹主动脉瘤:其破裂出血死亡率极高,破裂时70%出血破入腹膜后,少数向前破入腹腔。典型症状为急性腹痛和腰背痛。 肠梗阻 定义: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统称为肠梗阻。 按原因分: 1 机械性肠梗阻 常见原因为: ①肠外因素,粘连带压迫、疝嵌顿、肿瘤压迫等; ②肠壁因素,如肠套叠、肠扭转、先天性畸形、肿瘤等; ③肠腔内因素:蛔虫梗阻、异物、粪块等。 2 动力性肠梗阻: 是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以致肠壁肌运动紊乱,但无器质性肠腔狭小; 多发生在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或弥漫性腹膜炎病人。 3 血运性肠梗阻: 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肠失去蠕动能力。 肥厚性幽门梗阻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HPS) 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 主要病理改变:幽门环形肌先天性增生肥厚,呈橄榄状。 发病时间生后2-6周,多在3周 男女比例4:1 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非胆汁性、喷射性呕吐 呕吐后有较强的饥饿感及觅食反射。 临床可摸到橄榄状肿块 正常的婴儿可见幽门的开放运动、胃内容物通过幽门和胃迅速的排空,而HPS患儿的幽门则处于关闭状态,胃的逆蠕动逐渐加重。 HPS超声特征: 肌层厚度 3mm (准确性100%) 幽门管长度 15mm(准确性94%) 幽门管直径 12mm (准确性96%). 胃穿孔 超声可以显示腹腔内游离气体 超声诊断穿孔的准确性可以与X线相媲美 通常游离气体位于肝左叶的前方,右前斜位时气体位于肝右叶的前方 超声检查应仔细,以免漏掉少量的游离气体。 十二指肠梗阻 十二指肠梗阻在婴幼儿胃肠梗阻中为重要的一组疾病。 多为先天性,包括十二指肠闭锁、隔膜、环状胰腺、肠旋转异常如中肠扭转等。少见的原因为邻近囊肿或肿块的压迫。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 多数肠套叠发生在3岁以内。 2/3 的病例见于男孩。 大多数肠套叠无明确原因,由于肠蠕动节律紊乱所致。 3–10% 的患儿有内在的肠管异常,如重复囊肿、血管瘤、息肉、Meckel’s 憩室。 根据套入肠与被套肠部位,分为小肠-小肠型,小肠-结肠型,结肠-结肠型。 小儿多为回结肠套叠。 套叠的结构分为三层: 外层为鞘部;中层为回返层,内层为进入层(后二者成为套入部)。 套入部的肠系膜也随肠管进入,结果不仅发生肠腔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也受压、肠管可以发生绞窄而坏死。 三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