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第8版)教案之-第8版没有-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2014.12.05.pptVIP

《卫生学》(第8版)教案之-第8版没有-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2014.12.05.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㈣诊断 ⒈诊断依据:GBZ 66-2002。 略 ⒉诊断原则:根据有确切的短时、过量有机氟气体吸入史,结合临床表现、X线胸片以及心电图等有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 略 ⒊诊断分级标准: ⑴观察对象:吸入有机氟气体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观察72h症状逐渐好转,无心肺损伤者。 * * ⑵急性中毒 多为意外吸入。 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是指工人在生产环境中,短时吸入过量有机氟单体裂解气,残液气或热解气,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①轻度中毒:有头痛、头晕、咳嗽、咽痛、恶心、胸闷、乏力等症状,肺部有散在性干啰音或少量湿啰音。X线胸片见两肺中、下肺野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等征象,符合急性支气管炎、支气 管周围炎临床征象。 * * ①中度中毒: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a.轻度中毒的临床表现加重,出现胸部紧束感、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烦躁及轻度发绀,肺部局限性呼吸音减低,两肺有较多的干啰音或湿啰音。X线胸片见肺纹理增强,有广泛网状阴影,并有散在小点状阴影,使肺野透亮度降低,或见水平裂增宽、支气管袖口征,偶见Kerley氏B线,符合间质性肺水肿临床征象。 b.症状体征如上,两中、下肺野肺纹理增多,斑片状阴影沿肺纹理分布,多见于中、内带,广泛密集时可融合成片,符合支气管肺炎临床征象。 * * ②重度中毒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a.急性肺泡性肺水肿;b.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c.中毒性心肌炎;d.并发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气胸。 ㈤处理及治疗原则 ⒈处理原则:凡有确切的有机氟气体意外吸入史者,不论有无自觉症状,必须立即离开现场,绝对卧床休息,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和预防性治疗,并观察72h。 * ⒉治疗原则 ⑴脱离现场。 ⑵早期给氧:氧浓度一般控制在50%~60%以内,慎用纯氧及高压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可应用较低压力的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0.5kPa左右)。 ⑶尽早、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 ⑷防治继发性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⑸对症治疗: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及其他临床征象时,治疗原则一般与内科相同。 ⑹氟聚合物烟尘热的治疗:一般给予对症治疗。凡反复发病者,应给予防治肺纤维化的治疗。 * * ⒊其他处理 治愈标准:急性中毒所致的临床表现消失,胸部X线等有关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者为治愈。 中毒患者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 如患者中毒后遗留肺、心功能减退者,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定期复查。 * * ㈥预防 ⒈革新设备:加强密闭、通风; ⒉严格操作管理; ⒊定期检测车间空气毒物浓度; ⒋加强个人防护; ⒌定期健康检查; ⒍职业禁忌证:①慢性阻塞性肺病;②支气管哮喘;③慢性间质性肺病;④心肌病。 * * ㈠理化特性 二异氰酸甲苯酯(toluene diisocyanate, TDI),分子量174.2;两种同分异构体;常温常压下为乳白色液体或晶体;具强烈刺激性;沸点250℃。蒸气压0.1333 kPa(80℃),蒸气密度6.0g/L;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 五、二异氰酸甲苯酯 * * ㈡接触机会 制造聚氨酯树脂或泡沫塑料:蒸馏、配料、发泡、喷涂等。 聚氨酯树脂和塑料、清漆、粘胶剂、密封剂或其产品,热解释出TDI。 ㈢毒理 肺、 皮肤 呼吸道 化学性肺水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 靶器官 主要进入途径 刺激和致敏作用 所致疾病 * * ㈢毒作用及表现 ⒈毒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刺激性及过敏性。 ⑴对皮肤黏膜有轻度刺激性:高浓度下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作用,如眼部刺疼、流泪、结膜充血、咽部干痛、咳嗽等症状,严重时引起肺水肿。主要是TDI在体内水解产生的异氰酸引起,在体内不会释放出CN- 。 ⑵致敏性:由于异氰酸是一种活性极强的物质,可以与体内蛋白质中许多基团反应,使其成为具有抗原性的物质,最有可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反应,形成抗原,导致迟发性过敏反应。部分工人在多次接触TDI后可诱发过敏性哮喘,发病率在10%左右。 ⑶皮肤:由于刺激作用及过敏作用,可导致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 * * ⒉临床表现 ⑴急性中毒:眼、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喘息性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肺水肿。 ⑵支气管哮喘。 ⑶皮肤病变:刺激和致敏作用→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 * * ㈣诊断及处理原则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