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版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3.8《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必修3).ppt

10-11版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3.8《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必修3).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基础巩固(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解析】选B。A项中“无”通“毋”,C项中“颁”通“斑”,D项中“涂”通“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走:跑,逃跑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告诉 【解析】选D。申:反复陈述。 ﹒ ﹒ ﹒ ﹒ 3.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选C。意思是“按照”,其他是“用,拿”的意思。 ﹒ ﹒ ﹒ ﹒ 4.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查) B.斯天下之民至焉 (则,那么) C.谨庠序之教 (庠、序,都是学校) D.谷不可胜食也 (粮食的统称) 【解析】选A。检:制止、约束。 ﹒ ﹒ ﹒ ﹒ ﹒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选C。古今都是“用了心思”的意思。A项,“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B项,“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以”连用,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许可之意。D项,“然而”古义:这样(做了)却……;今义:连词,表转折关系。 ﹒ ﹒ ﹒ ﹒ ﹒ ﹒ ﹒ ﹒ 6.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解析】选D。A项“鼓”名词作动词,击鼓;B项中“衣”名词作动词,“穿”;C项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7.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选B。B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既是固定句式(直……耳),也是判断句(是……也);C项,判断句;D项,宾语前置句。 文 本 自 主 预 习 目 录 知 能 巩 固 提 升 主 题 探 究 导 学 课 程 目 标 设 置 文 本 自 主 预 习 知 能 巩 固 提 升 主 题 探 究 导 学 课 程 目 标 设 置 目 录 文 本 自 主 预 习 知 能 巩 固 提 升 主 题 探 究 导 学 课 程 目 标 设 置 目 录 文 本 自 主 预 习 知 能 巩 固 提 升 主 题 探 究 导 学 课 程 目 标 设 置 目 录 “亚圣”孟子 孟子(前385年?~前304年?),名轲, 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孟子有《孟子》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必考内容。 文章记述了梁惠王向孟子请教自己尽心于民,但民并没有增多的原因。孟子以战争中士卒逃跑,用“五十步笑百步”为喻,对他进行驳斥,然后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要使百姓有吃有穿,受到教化,只有这样,才可以“王于天下”。最后作者对极尽享乐、造成“涂有饿莩”而又逃避罪责的统治者进行了抨击,再次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主张。 这是一篇语录体论辩文,论述严密,很有说服力。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梁惠王提出疑问:尽心于民,民不加多。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分析问题:孟子设喻分析原因。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解决问题: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即“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主题1:深刻的思想内涵 1.梁惠王有什么样的疑问?为什么? 明确:梁惠王的疑问是“民不加多”。 因为:(1)梁惠王:“于国尽心,移民移粟”,结果“民不加多”; (2)邻国之君:“不用心”,结果“民不加少”。 2.在孟子看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