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介到建筑杨德昌如何利用多重媒介来呈现《一一》里的.PDFVIP

从媒介到建筑杨德昌如何利用多重媒介来呈现《一一》里的.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媒介到建筑杨德昌如何利用多重媒介来呈现《一一》里的

《藝術學研究》 2011 年 11 月,第九期,頁 167 –209 從媒介到建築:楊德昌如何利用多重媒介 來呈現《一一》裡的臺北 江凌青 大綱 前言、以媒介科技來彰顯電影真實 相信影像:影像建構之城 攝影:影像生成的機制與敘事的提示 閉路監視器:強調觀者位置與空間的擴延 從媒介到建築:從電腦視窗到城市窗景 結語                                                           英國萊斯特大學美術與電影史系博士候選人。  167 《藝術學研究》第九期(2011.11 ) 摘要 本文以巴贊提出的兩種電影美學:「相信影像 」與「相信真實 」為出 發點,思考楊德昌如何建構出獨具電影感的城市再現模式,進而論證楊德 昌如何以「相信影像」的美學來實踐「相信真實」的理想。楊德昌一方面 呈現了一種藉由極度精密的構圖思維來建構的影像抽象化,並且也藉由對 城市生活中的枝微末節的再現,來傳達他對當代影像媒介的思考;另一方 面他企圖完整呈現臺北人各種生活面向的野心,又使得《一一》渾然天成 得如同真實生活的節錄。楊德昌的影像就在表現主義與寫實主義的兩端擺 盪,進而以一種適切而平衡的美學來再現城市。本文將分析楊德昌如何利 用多重媒介如攝影、閉路監視器、電腦遊戲、甚至玻璃窗倒影來擴充視域, 進而建立出一座充滿電影感但又不脫離日常生活軌道的臺北圖像,而這座 城市所呈顯出來的日常性,又在看似平凡之餘,暗中被導演放置於臺灣的 社會歷史框架上,不但為世紀之交的城市進行影像存檔,也為這座看似尋 常而不見驚奇的城市豎立了電影式的紀念碑,也確立了東亞城市電影與媒 介科技的緊密連結。 關鍵字:楊德昌、《一一》、媒介研究、新媒體、寫實主義、造型性 168  江凌青,從媒介到建築──楊德昌如何利用多重媒介來呈現《一一》裡的臺北 從媒介到建築:楊德昌如何利用多重媒介 來呈現《一一》裡的臺北 江凌青 前言、以媒介科技來彰顯電影真實 城市無法被單一或一組影像再現,而只能由住民對城市的 情感反應來呈現或投射。也就是說,越難以用特定的影像 來表現城市時,也就代表城市帶給人們的感受越為強烈。 1 ——Ackbar Abbas ,〈香港與華語電影中的情感空間 〉 James Tweedie 和 Yomi Braester 在《城市邊緣的電影:東亞電影與城 市網絡》(Cinema at the City’s Edge: Film and Urban Networks in East Asia ) 一書中指出,當代全球化城市已成為生產、流通與消費媒介科技的實驗室, 而在這樣的全球化浪潮中,東亞城市塑造出了特別旺盛的城市電影風潮, 中國、香港、日本、南韓與臺灣導演都不斷以都市生活為關注重心;而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這類型電影的先鋒──也就是新電影以降的臺灣電影。 2 這些城市電影的特色,就是去除了城鄉對照後的全然都市化環境,以及                                                         1 Ackbar Abbas, “Affective Space in Hong Kong Chinese Cinema,” Cinema at the City’s Edge: Film and Urban Networks in East Asia (Hong Kong: Hong Kong UP, 2010), p. 25. 2 James Tweedie and Yomi Braester, ed., “The City’s Edge,” Introduction, Cinema at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