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江防洪减灾思路向洪水风险管理观念的转变黄为.doc

浅谈长江防洪减灾思路向洪水风险管理观念的转变黄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长江防洪减灾思路向洪水风险管理观念的转变黄为

浅谈长江防洪减灾思路向洪水风险管理观念的转变 黄为 防汛抗旱办公室 【摘 要】:简要介绍了长江流域洪水灾害和长江防洪治理情况,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长江防洪减灾形势,阐述了防洪减灾思路的转变方向,总结了洪水风险管理的初步实践成果,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洪水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防洪 减灾 风险管理 转变 观念 1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情况 1.1长江洪灾类型及特点 长江是一条著名的雨洪河流,洪灾基本上由暴雨洪水形成。除海拔3000m以上青藏高原的高寒、少雨地区外,凡是有暴雨和暴雨洪水所经的地方,都可能发生洪灾。因此,长江流域洪灾分布范围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平原区、河口区都可能发生程度不同的各种洪水灾害。 长江洪灾类型包括:上游干流及支流山区因暴雨引起的山洪及触发的山体坍滑和泥石流灾害;上游干流与支流沿岸江河洪水上涨漫溢造成冲毁、淹没两岸河谷阶地的灾害;中下游干流及其支流下游冲积平原区,江河洪水泛滥或堤防溃决造成的大片土地淹没的灾害;河口滨海地区受风暴潮侵袭而造成海塘溃决的灾害;以及沿江河大中城市的洪涝灾害等。 长江上游和支流山丘及其河口地带的洪灾,一般具有洪水峰高,来势迅猛,历时短和灾区分散的特点,局部地区性大洪水有时也造成局部地区的毁灭性灾害,但其受灾范围与影响有局限性;长江中下游受堤防保护的14.1万km2平原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地面高程一般低于汛期江河洪水位4~6m,最大达10余m,洪水灾害最为频繁严重,一旦堤防溃决,淹没时间长,损失大,特别是荆江河段,还将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毁灭性灾害。因此,中下游平原区是长江流域洪灾最频繁最严重的地区,是长江防洪的重中之重。 1.2长江洪灾概况 长江洪灾从汉代起就有简略的记载。隋代以前,长江中下游沿江平原人烟稀少,两岸滞蓄洪水的湖泽多,水大灾情小,虽洪水泛滥而人水相安。盛唐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洲滩围垦筑堤活动日趋增多,发展成富庶的鱼米之乡,人争水地,水致人灾的局面日益突出,洪灾逐渐严重。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206年(西汉)至公元1911年(清末)的2117年间,长江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10年一次,其中唐代平均18年一次,宋、元时期平均5年一次,明、清时期平均4年一次。19世纪中叶,连续发生了1860和1870年两次特大洪水。20世纪以来,长江又发生了1931、1935、1954和1998年等多次特大洪水,历次大洪水都造成了重大的灾害损失。其中1931年大水长江流域淹没农田5090万亩,受灾人口2850万人,因灾死亡14.5万人;1935年洪水淹没农田2263万亩,受灾人口1103万人,因灾死亡14.2万人;1954年大水淹没农田4755万亩,受灾人口1888万人;1998年大洪水淹没耕地358.6万亩,受灾人口229万人。 2长江防洪减灾形势 长江流域的防洪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近期防洪形势仍不容乐观。首先,在三峡工程建成之前,防洪工程体系依然薄弱。按规划完成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工程建设后,中下游各控制点依靠堤防仅能防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相应的上荆江、城陵矶、汉口和湖口河段的安全泄量仅为60000~68000 m3/s(含松滋、太平两口入洞庭湖流量)、60000 m3/s、70000 m3/s和80000 m3/s 。从历史上看,自1153年以来,宜昌流量超过80000 m3/s的有8次,其中超过90000 m3/s的有5次,最大为1870年的105000 m3/s;1931、1935、1954年城陵矶以上合成洪峰流量均超过100000 m3/s。洪水来量大与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特别是荆江河段,在三峡工程建成前,遇特大洪水尚无可靠的对策,若遇类似1870年洪水,即使运用现有分洪工程,尚有30000~35000 m3/s的超额洪峰流量无法安全下泄,特大洪水的威胁仍是心腹之患。其次,三峡工程建成后,水沙情势的变化对防洪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遇1954年实际洪水,考虑三峡防洪对荆江或城陵矶地区进行补偿,仍有398或336亿m3的分蓄洪量。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不同程度地引起坝下游河道冲淤变化,长江干流的蓄泄关系、江湖关系以及长江中下游河势都将发生新的变化。第三,非工程防洪体系建设还比较落后。目前长江防汛通信设施缺乏,水文测报系统,防洪法规不完善,管理规章不健全,制约着长江流域综合防洪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加强防洪保安体系建设,仍是长江治理开发的首要任务。全面推进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新机制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好新时期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与经济发展对水利提出的防洪安全的需求,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人,为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