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化疗栓塞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体会.doc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化疗栓塞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化疗栓塞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体会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化疗栓塞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体会   作者:董重谋,孙青龙,吴丽娟 作者单位:157011 黑龙江牡丹江,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放射线科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化疗栓塞术(TALE)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肝穿刺技术胆道内外引流管植入及Seldinger穿刺技术行肿瘤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相结合的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 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手术成功,留置内外引流管13例,外引流管16例,双侧引流外引流和内外引流2例,31例患者均行动脉灌注化疗术,9例患者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化疗栓塞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治疗中是比较理想的姑息性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化疗栓塞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好发于高龄病人,发病率与病人年龄呈正相关,也是常见恶性肿瘤并发症之一。而且恶性梗阻性黄疸在发现时常已到晚期而不能做外科根治术,姑息性外科旁路分流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又相当高。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化疗栓塞术不仅能缓解黄疸,改善由于梗阻性黄疸引起的各种症状,改善肝功能,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我院于2002年6月~2007年1月共收治31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对每位患者进行了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临床化验检查、肿瘤标志物及部分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住院患者,经院内会诊筛选,认为无法手术后均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化疗栓塞术。现对其方法及疗效作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36~79岁,平均58岁。其中胆管癌9例,原发性肝癌11例,胰头癌8例,肝门淋巴结转移压迫胆管3例。31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腹痛,乏力、厌油、食欲不振、右上腹胀痛,不同程度的全身瘙痒,尿深黄如浓茶或酱油色,白陶土样粪便,体重减轻及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血清胆红素在80 mmol/L以上,经B超、CT、MRI均已明确胆道扩张程度、梗阻部位及梗阻范围。   1.2 方法   1.2.1 胆道内外引流术方法 患者平卧在X线检查床上,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以深吸气时右侧肋膈角下1~2肋间腋中线为穿刺点,相当于7~9肋间隙,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在皮肤上作一小切口,嘱患者屏气,将22 G千叶针从肋骨上缘水平向T10、T11椎体穿刺至椎旁2 cm左右,拔出针芯,缓慢退针,接上注射器边退边抽。胆汁流出时进行造影,了解肝内外胆管扩张及阻塞情况。然后经千叶针导入0.018 in导丝深入胆道内,交换0.035 in导丝通过狭窄段进入十二指肠,再交换5F超硬导丝进入十二指肠,将选定的内外引流管通过输送器植入,撤出引流管输送器。   1.2.2 超选择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或栓塞 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由导引导丝引入血管鞘后,插入RH肝动脉导管或cobra导管,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主干及肠系膜上动脉等肿瘤邻近动脉血管,分别行血管造影观察肿瘤供血情况,明确肿瘤异常血管分支,灌注化疗药物或栓塞。常用灌注化疗药物吉西他滨1200~1600 mg、吡柔比星40~50 mg、羟基喜树碱12~14 mg、5-FU 500~1000 mg或顺铂100~200 mg三种药物联合用药,栓塞剂为超液化碘油、明胶海绵等。   2 结果   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手术成功,留置内引流管13例,外引流管16例,双侧引流外引流和内外引流2例,31例患者均行动脉灌注化疗术,9例患者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黄疸消退,肝功能明显改善后,根据其肿瘤类型、来源、大小、位置进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方案,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其结果,见表1、表2、表3。表1 黄疸下降效果分析表2 肝功能改善情况分析 表3 手术方式与生存时间分析   3 讨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并发症之一。引起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病因有胆管癌、壶腹癌、胰腺癌、胆囊癌肝门淋巴结转移、胆囊癌直接胆管侵犯、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或直接压迫、胃癌肝十二指肠韧带转移和肠管肿瘤肝十二指肠韧带转移等[1]。因其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一旦出现症状大多已属于晚期,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其自然生存平均仅6个月[2,3],1974年Molnar和Stocknm首先采用PTCD技术,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获得了进一步治疗的机会。20世纪80年代PTCD技术被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