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名著导读第五讲2010041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名著导读第五讲20100411

中國教育名著導讀 第五講 新儒學的誕生 儒學的復興 -兩宋時代中國教育名著導讀 重建儒學道统的努力 唐?五代?宋禪宗的進一步興盛 儒學的繁榮時代-兩宋,北宋五子 理〔道〕學宗師-朱熹,中國教育的復興 1 重建儒学道统的努力 唐?五代?宋禪宗的进一步興盛 1.1 韩愈《原道》《原性》李翱《復性書》 1.2 儒家衰微 與 臨濟道塲 1.3 儒學的反思-從兩漢大一統到魏晉南北朝大分裂到隋唐“多元一統”-為甚麽儒學“力不從心”? 1.4 禪宗與佛教的問題 儒學的批判 2 儒學的繁榮時代-兩宋 北宋五子 2.1 關於兩宋 2.2 儒學的現實努力:王安石變法 2.3 儒學的理念高揚:北宋五子 2.1 關於兩宋 〔1〕 唐後期之小分裂時代〔約860 - 960〕的后遗症:政治分裂、民族争斗、經濟蕭條、文化荒芜 〔2〕趙匡胤趙光義的立國之道:右文 〔3〕北宋的舊病新傷: 外患:契丹黨項; 内忧:國用民變 更大的新傷:右文制度的严重後果(文耀武弛,黨同伐異,科興學廢,蔭俸無度) 〔4〕士大夫驕横的利與弊: 利- 主體民族愛國主義的高揚〔范仲淹的“廟堂之高”“江湖之遠”;岳飛的“精忠報國”〕文天祥是集大成者。 儒者“窮善”“達濟”的理念的現實性,精英治國時代 弊- 黨同伐異 與 眼高手低 科舉繁盛 與 學校荒疏 文盛武衰 與 軍備弛懈 〔5〕范仲淹的嘗試-慶歴新政 〔6〕儒家事功派的集中代表-王安石及其宋神宗“熙宁”“元豐”變法 〔7〕元祐“更化”?“元祐黨人” ?蘇東坡?“打破筒〔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 〔8〕北宋的滅頂之灾 〔9〕“泥馬渡康王” ?“弟終兄及” ?“遺民涙盡胡塵裏” ?“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一代天驕 VS 天地正氣 2.2 儒學的現實努力:王安石變法 〔1〕關於“變法”-法家的“專利” ? 道德完人與“君子”“小人”紛嚷 ? 理想主义vs 现实主义 ?“三人行” ? 事实上的變法失敗 〔2〕王安石與變法中的教育思想《慈溪縣學記》《三經新義》 ?整頓學校 〔3〕南宋的事功派-陳亮葉適 2.3 儒學的理念高揚:北宋五子 北宋五子: 周敦〔惇〕颐〔 1017-1073 濂溪學派〕,太極圖說,通書 卲雍〔1011-1077,字 堯夫,河洛學說〕,先天圖 張載〔1020-1078,横渠學說〕,西銘,正蒙 程顥〔1032-1086,明道先生〕二程語錄,定性書 程頤〔1033-1107,伊川先生〕二程全書,語錄,粹言 儒學南浸的關键人物 - 楊時 程門立雪的故事 理〔道〕學宗師-朱熹 中國教育的復興 3.1 關於朱熹 3.2 朱熹的立德 -后期儒家和中华民族精神传承 3.3 朱熹的立功 -書院 3.4 朱熹的立言 -四书集注、近思录、朱子語類、朱子讀書法 3.1 關於朱熹 身世(另见) 学术(儒家传承) -二程-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 学术(道学发展)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术(道、释影响) -“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道 家、佛家的基本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佛家还要佛家”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26章 3.2 朱熹的立德 3.2.1 儒家世界观(宇宙观)的集大成者-此前的儒家仅有社会观、人生观、道德观,在哲学层面无法超越道家、佛家 3.2.2 儒家战胜禅宗的决定性人物-禅宗的根本性矛盾:既然“担水砍柴无非妙道”,为何出家?忠君报国是否符合成佛悟道? 3.2.3 民族精神的凝聚者-中华民族精神认同的关键人物(征服者被征服-清朝) 3.2.4 理论家和实践家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