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精要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摘要: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现存的一种原生态民歌,是流传壮族民间的一种极为珍稀的民歌现象,它独特的演唱技巧和迥异的民族唱法向世人展示了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但是,经过调查发现,三声部民歌的生存环境、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当前,如何培养后继传人,保存三声部民歌“活”的音乐传承、保护民歌更好更长久的传承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马山;三声部民歌;发展现状;原因探析
马山县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样,共同发展。马山秦属桂林郡地,汉属交州郁林郡的增食县、领方县地,三国属广州郁林郡的临浦县、增食县地,晋属广州郁林郡的领方县、宜化县地,唐属岭南西道邕管的思恩羁糜州。如今的马山县已划归南宁市管辖,总面积2360平方公里,人口50.5万,有壮、汉、瑶、回、苗、侗、仫佬、毛南、满、水、布依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占75.86%,汉族占17.62%,瑶族占6.49%,其他少数民族占0.03%。
从地理方位来看,马山县位于广西中部略偏西,居红水河中段南岸,大明山北麓。东与上林、忻城县交界,西与大化、平果县相连,南与武鸣县为邻,北隔红水河与都安瑶族自治县相望。马山县境内多山,东部为大石山区,石峰林立,悬崖陡壁,一般海拔500—600米,最高海拔844.9米;中、西部多为土岭丘陵,地势较平缓,一般海拔200—500米,最低海拔160米。马山县境内除了流经县北面的红水河外,地表仅有一些细小河流。从历史、人文景观来看,马山县多奇峰异洞、奇山丽水,这里有被誉为“世界十大名洞之一”的金伦洞,有名列八桂美景之一的百龙滩库区风景区,有新石器时代的六卓岭、尚朗岭文化遗址,还有古零灵阳寺、卧云洞、白马山等许多遗文古迹。处于深厚文化底蕴中的马山,自古以来默默滋养了许多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民间文化艺术,壮族三声部民歌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据马山县文化体育局提供的材料得知,三声部民歌发源于马山县东部大石山区的古零、加方乡壮族山区,至今在马山、上林与忻城三县的交界处仍有演唱,在其他地区则难以见到三声部民歌的“真面目”。
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起源及主要流传方式
壮族三声部民歌属广西北部壮族山歌,又是一种原生态民歌。它的产生,与当地壮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劳动生产密切相关,其中在婚嫁、丧葬等民俗活动与师公唱师乐神中显得最为重要。
马山自古以来就是个大石山区,山高林深,悬崖陡壁,壮家人分散居住深山老林里。由于生产落后、交通不便、缺少各种娱乐方式等原因,人们逐渐的以唱歌来解愁,以歌解闷。尤其是在婚嫁场合中更少不了歌唱,如马山地区壮人在婚礼场合中的“欢娅娜”对歌民俗活动一直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有新婚喜事的时候,不管是新郎去迎亲还是在送亲队伍中,都必须带上能编会唱的歌手,吃晚饭的时候就开始唱祝酒歌,吃完晚饭后,男女排排对坐桌边,开始对歌,其中有一种叫做“欢娅娜”的活动特别受大家欢迎。在“欢娅娜”活动中,对歌是必不可少的活动环节。对歌内容可归纳为十个方面,分别是招呼问候歌、互问姓名歌、农事家常歌、知识问答歌、婚否试探歌、表示爱慕歌、互赠礼物歌、山盟海誓歌、共吃宵夜歌以及送别歌。整个活动都充满了歌声充满了欢乐。有的小伙子担心开头碰钉子难堪,就会请求中年歌手帮忙起头挑逗自己看上的姑娘:“老翁七十零,来听欢娅娜,走不动也爬,听娅娜山歌。”女方如不愿意跟老歌手唱歌就会用山歌把老歌手支走,然后由小伙子接唱。小伙子唱道:“初次见娅娜,美丽如鲜花,开口问一问,晚饭吃了吗?”“表妹呀表妹,一辈(子)不相见,今夜喜会面,邀唱甜山歌。”……如果姑娘们有意,就会以歌相对,整个对歌活动会持续整个晚上。在过去,姑娘小伙子们唱“欢娅娜”往往会唱出好结果来。一些青年男女从中互相认识,成为恋爱对象,男女双方家的父母通常也会同意这些对象,然后根据习俗办起婚事来,又一场“欢娅娜”对歌活动再次上演。民歌充实了婚礼的欢庆内容,而这种婚宴民俗活动中的歌唱又为民歌的流传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传承场域。
另外,在马山与上林交界处,几乎村村有师公,每当有丧葬或是祭祀乐神的宗教仪式活动时都会有师公出场唱跳师。如在丧葬风俗中,尤其是当老人过世的时候,请师公、道公来做道场是整个治丧工作的重头戏。做道场在程序上要经过破狱、守灵、超度、唱祭、踩花灯、上幡、选坟、出丧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师公、道公的唱祭才能完成。经调查发现,师公、道公唱祭的经文、歌本形式和三声部民歌的形式差不多,可以说是从三声部民歌中转换过来的。2010年3月28日笔者采访了马山县安善村年近80的零老人,在问到“民歌中是否有关于丧葬祭祀的内容?”这个问题时,老人家回答:“这个当然有啊,这些经文、歌词的格式都是和三声部民歌一样的,是属于民歌的一部分。只是三声部民歌是要多人合唱,经文的喃唱既可以单个人唱也可以多人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