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3.2.4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pptVIP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3.2.4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3.2.4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5.(2014·大连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雨  过 周紫芝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 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 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凄凉心酸之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句阐释理由。 答案:示例一:同意。这首诗以乐景衬哀情。诗歌前三联描写了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尾联希望“鸬鹚不要飞走,留下我孤单一人看这良辰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内心的凄凉与心酸。 示例二:不同意。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前三联描写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尾联希望“鸬鹚不要飞走,与我一起分享这良辰美景”,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热爱田园生活)的淡淡喜悦。 6.(2013·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古风(其十) 李 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解析】这首诗是典型的咏古人明志诗,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句,联系李白的身世和志向,把鲁仲连的遭遇与李白的遭遇联系起来,做到知人论世,答出“建功立业”“淡泊名利”“功成身退”即可。诗人李白借助鲁仲连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表现了鲁仲连卓越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诗人把鲁仲连的出仕比喻为明月出海底,表现了对他极高的评价;“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一句而来,说明其光芒穿越时空,照耀后人,使人敬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这 两句说明平原君要以官爵千金相赠时,他却推辞离去,足见他高尚的品格。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表达自己热爱自由,渴望建功立业,同时又希望自己也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功成身退。 答案: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7.(2014·延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 韦 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做具体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虽然写的是女主人公“坐看落花”时的心理活动,但仍然富有动作性的特征。从此地到玉关中间隔着万水千山,我从未走过一次,即使入睡后梦魂想去寻找他,也因不识去路而不知该怎样去寻觅。这里也连用“行”“觅”二字,表明动作性特点也渗透于心理活动的描写之中。这最后两句堪称妙词妙笔:白天未曾走过的路,夜间梦魂也无法去寻觅,这种推理好像具有逻辑的合理性;然而即使是白天做过的事,梦中怎么能够重复,这又显出了这种推理的想当然性。词人故意以这种带有很大或必然性的推理来表现人物思远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她在梦中也不能与良人相会,这就更表现出她的孤独和寂寞。 答案:①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②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 【加固训练】 1.(2014·四平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最后两联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及情感的能力。从“惭有累”“心期物外”等词可推知是直抒胸臆。这些词也体现出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对淡泊生活的追求。 答案:直抒胸臆,最后两联说自己为尘世所累而不想有所求,穿越松柏蔽空的山路会惆怅不已且一定要题诗留念,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对淡泊生活的追求,对庐山清幽之境的留恋。 2.(2013·鸡西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诗贵含蓄,此诗三、四句情感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最后两句,“百匝千遭”的绕郡群山,不正是重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