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内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宫颈内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进展

宫颈内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进展   摘要:宫颈内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已得到各国学者的证实,各国研究人员对人乳头瘤病毒的病因学进行了研究。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乳头瘤病毒的检出率逐年提高。笔者对人乳头瘤病毒的流行病学、致癌机制、检测方法、预防及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或致宫颈癌后的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流行病学;致癌机制;检测方法;宫颈癌 中图分类号:Q939.4;R73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f2016104―0180―06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非均质、双股环形DNA病毒,属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科。1995年,HPV的定义更新为只要L1区的DNA序列有10%以上与已知不同,则为一新型;如差异在2%以下称为变异体;在型与变异体之间,即序列差异在2%~10%之间称为亚型。根据病毒促进细胞癌变能力大小的不同分为2种,即高危型HPV(HR-HPV)和低危型HPV(LR-HPV)。大量的病因学研究表明,女性宫颈内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病至关重要的因素 1 HPV的流行病学研究 1.1 HPV的感染状况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第二大常见肿瘤,80%左右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低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居第3位,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国内外学者对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要因素。也有报道,大约82.4%的宫颈癌前病变和92%的宫颈浸润癌都存在HPV感染。对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高危型HPV检测更适于一线初筛,但依然有待我国的筛查数据证实。许多研究发现,性活跃的年轻妇女HPV感染率最高,高峰年龄在18~28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然而高危型的HPV感染,临床报道其感染的高峰年龄是20~30岁,35岁后有5%~10%为持续感染状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城乡接合部患病率较高。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卫生资源相对短缺,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所以每年新发病例非常多,约占到全世界的30%。现在国内每年约有2万多名妇女因为宫颈癌而病亡,宫颈癌初期没有任何症状,而后期发现时多已严重。美国社会卫生协会(The American Social Health Association)报道约75%~80%性活跃的美国人在一生中的某时期会被HPV感染,至50岁时,80%的美国女性会被至少一种型别的HPV感染。美国2003~200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14~59岁的女性中任一时期的调查,都有26.8%的人感染有至少1种型别的HPV,15.2%的人被1种或多种高危性型别感染。在经济发达的美国,覆盖率不足同样造成某些地区子宫颈癌的发病率、病死率高,甚至与经济欠发达国家相似。2014年4月,FDA批准cobasHPV可以单独用于I25岁女性子宫颈癌初筛 1.2 HPV的传播途径 HPV感染较常见,常通过性行为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女性一生中都会感染HPV,对于性行为活跃的妇女,宫颈感染至少1种HPV的终生累积概率高达80%。据调查,有20%~25%的青春期少女或大学阶段的女性HPV-DNA检测呈阳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性行为开始后易发生高危型HPV感染,约半数的年轻女性在性行为开始后的3年内会感染HPV 2 HPV的致癌机制 大量研究表明,宫颈内HPVDNA整合到宿主细胞DNA的过程中E6、E7基因及其上游URR被保留,大多数早期基因及壳蛋白编码基因被破坏,其中起重要表达调控作用的E2基因的失活直接导致了E6和E7的过量表达,进而导致细胞癌变;而在宫颈癌SiHa细胞系中,当HPV16E6/E7表达沉默时,SiHa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就会明显受到抑制 2.1 HPVE6蛋白致癌机制 ①E6与p53:E6与p53的相互作用是HPV感染的一个关键环节。p53是一种抑癌蛋白,一方面参与DNA复制,损伤修复并稳定基因组,另一方面能促进细胞凋亡,阻止产生突变细胞,从而抑制细胞癌变,HPVE6蛋白通过E6-AP使p53泛素化分解失活或将p53留在细胞质内阻止p53的正常功能,p53蛋白失活使细胞G1/S期及G2/M期的调控点失控,阻止细胞凋亡,同时病毒后续基因继续发挥作用。②E6与端粒酶:端粒酶的功能是维持端粒长度和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由端粒RNA(hTR),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端粒酶相关蛋白(TPl)等端粒酶亚单位组成,E6可以直接结合到hTERT蛋白,从而稳定其结构或改变其在细胞中的定位。③E6与PDZ蛋白:含PDZ结构域的蛋自如MAGI-1与细胞膜相关功能如信号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