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方言与地区文明1.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言与地区文明1

方言与地域文化1 方言与地域文化.txt 2006年第 2期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方言与地域文化 □王 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通语有所差异 的话。就一般情况来说,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 同时也形成了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 地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相互 影响、相互推进的。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 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 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 语言反映民族文化,方言反映地域文化,其中的规 律是一样的,前者是整体,后者是分体,二者之间 是大同和小异的关系。 一、方言与地理环境 人类各种群落的社会生活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 境中展开的,语言和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经常都打上 了这种环境的深刻烙印。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 生活方式,反映在方言中则有不同词汇手段的称述。 随着环境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方言词汇有的 相应地更替了,有的则固执地传承下来。不论是不 同地理环境造成的方言差异,或者是不同时代的环 境因素造成的语言变迁,对于方言的研究都是十分 重要的。就文化史的方面说,从方言词汇也可以得 到许多有益的启发。 由于气候的不同,南方种水稻、用牛拉犁、主 要吃大米,有关水稻耕作的各种名物、农事、主副 食品名称及其制作方法等,各地有同有异,名目繁 多。用大米制作的粉条就有“粉、米粉、粉干、米线” 等说法;北方的种植以小麦、杂粮为主,用驴马赶 脚,吃面食,所用方言词是另外一套,而且同是官 话区内又有各种不同。玉米又说“棒子、包谷、玉麦、 六谷”,馄饨又说“扁食、水饺、清汤、抄手”。在日常 生活里也有许多类似的反映。北方说洗澡、抹澡, “澡”的本义只是洗手而已,从吴语而南,说“洗浴、 洗身、洗汤”,“浴”的本义才是洗身,到了回归线以南 就说“冲凉”了。与此相关,南方不见冰雪,管冰叫 霜(厦门),或叫雪(广州),哪怕是后起的新词也 要按原来的套路去创造,广州话还说雪条(冰棍儿)、 华 雪糕(冰淇淋)、雪柜(冰箱)、雪藏(冰镇)、雪茸 (刨冰);而在哈尔滨,各种不同形状的冰雪的名称 不下数十种:冰渣儿、冰脑子、冰流子、冰层,鹅 毛雪、冒烟儿雪、大片雪、小清雪等等。在居处方 面,北方的窑洞和火炕、窝棚、瓦房、大院,南方 的木屋、草寮、吊脚楼,以及与此相关的建筑材料、 构造方式,都各有不同的名称和说法。这是不同的 地理环境决定不同的社会生活,因而造成方言词汇 的差异。 在高原地区有塬、梁、沟、峪,在丘陵地带有 墩、坑、坂、坡、坪。在沿海有岛、屿、礁、港、 角、洲、澳。这些不同地理区域的不同通名是不同 的地形地貌在方言中凝固下来的差异。在山说山, 山区、丘陵地多有“山前、山下、山顶、山脚、山崖、 山沟、山腰”一类地名;在海说海,沿海地区则多“海 滨、海口、海南、海坪、海涂、海湾、海沙”一类地 名。也有说出矛盾来的,比如,云南管湖叫海(洱 海、程海、阳宗海),福建管海叫江(鹭江、石井江、 涵江)。至于以江海、鱼虾或是山林鸟兽为题,演绎 各种引申含义,附会成为传说故事,凝炼成哲理名 言,这就更是不可胜数了,而且在不同方言区有明 显不同的说法。昆明许多谚语就是拿山、 水、林木作题的:水到沟自开,花多蜂自 来,树多水自流;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山 高也在脚下;小草本无力,避风自弯腰。可见,地 理事物不但决定了地表名称的注记,而且还会影响 居住在那里的人对于自然和社会的不同认识,从而 造成不同的方言差异。 二、方言与戏曲小说 首先,汉语方言与地方文学艺术的多样化发展 有着紧密的联系。最明显的例证是中国的地方戏。 地方戏的生命力就在于使用方言,或者说戏曲先是 地方的,而后才是全国的,有如艺术先是民族的, 而后才是国际的。中国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戏剧文 化,尤其在戏剧音乐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方面,更 -31 2006年第 2期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是独具特色,异常丰富。辽阔的国土,众多的人口, 繁富的方言土语,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及独特的地 方音乐如民歌小调等,都给千姿百态的地方戏曲的 孕育和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丰富的地方戏 曲声腔的产生和变化来源于复杂的方言,中国各种 戏曲曲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演唱腔调的不同上,声 腔的不同来自于方言和地方音乐的不同。方言不同, 字音调值不同,必然造成旋律、行腔的变异。京剧 的昂扬激越离不开北京话的抑扬顿挫,粤剧的南国 风味离不开广东方音的特殊音系。单就声调来说, 北京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音 与音之间音值差别较大,故音调变化明显,戏曲唱 腔就有发音宏亮、抑扬顿挫之感;而粤方言的声调 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 中入、阳入等九个声调,音与音之间音值差别较小, 故音调变化不如北京话明显。即使北方方言内部一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