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 - 教育心理学.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 - 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 学生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学生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 学生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一)加里培林提出的智力活动形成的五个基本阶段 1.活动定向阶段 这是一个准备阶段,即领会活动任务的阶段,是决定学生智力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是直观中的两种基本形式,两者共同构成了学生智力活动的源泉。 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 有声的阶段即出声的说话。这一阶段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已不直接依赖实物或模象而借助于自己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进行的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这一阶段是出声的言语活动向内部言语活动转化的开始,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这是智力活动完成的最后阶段。学生凭借简化了的内部语言,似乎不需要多少意识的参与就能“自动化”的进行智力活动。 (二)维果斯基和列昂节夫的活动心理学 维果斯基提出了人类高级心理机能说、文化历史论以及内化说。列昂节夫继承发展了维果斯基的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的社会历史观,并提出了人的心理活动是人的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等观点。 学生心智技能形成的特点 从智力活动的方式来看,智力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渐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语言的概括化和简约化,观念之间的泛化现象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从智力活动的调节来看,智力活动不需要多少意识参与调节和控制就能自动进行。 从智力活动的品质来看,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独立性和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流畅性和逻辑性以及敏感性等品质大为增强。 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 (一)遵循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培养途径 对于复杂的由多种智力活动方式组成的心智技能,应该采用部分到整体的训练方法;对于简单的心智技能,采用整体方法来训练。    (三)创设条件,提供应用心智技能的机会 实践活动是心智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心智技能的核心心理成分是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一项对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措施。 (五)熟练掌握智力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 智力活动规则是学生对自己在认知活动中所运用的方式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智力活动的规则和解答程序,是培养学生心智技能的重要一环。 THINKING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培养某项运动技能或心智技能的? 第七章 品德的学习 品德心理概述 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品德的涵义 品德即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是个性的核心成分。 正确的理解品德,应把握以下几点: 品德所调节的是人的对社会、对他人有影响的社会行为。 品德是与一定的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相联系的。 品德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道德认知 (二)道德情感 (三)道德意志 (四)道德行为 (一)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又称为道德认识,包括对一定的道德知识的掌握,把这些知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信念,并以此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行为。 (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中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和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大致有三种: (1)直觉的道德情感 (2)形象的道德情感 (3)伦理的道德情感 (三)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指人自觉的确定目的、排除内外障碍、将道德行为付诸实现的心理过程,是道德观念的能动作用。 (四)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进行的各种具体行动,是实现道德需要、道德动机的手段。 品德的发展 (一)品德认知判断的发展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道德的实质包括: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公道的基础。 皮亚杰在研究中采用了他独创的临床研究法,在实验中向儿童提一些事先准备好的问题,针对儿童的错误回答,提出规律性的东西。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 前道德阶段 他律阶段 自律阶段 总的来说,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同伴交往是使儿童从自我中心和实在论解放出来的最重要途径。 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 科尔伯格(L.Kohlberg)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承认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不变的顺序,都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自我中心和关心直接的事物到基于一般原则关心他人的利益,他们两人都肯定道德判断要以一般的认知发展为基础,都强调社会交往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在60年代,科尔伯格提出了自己的一套道德发展阶段论。他采用道德两难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