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件报道侵权方式及法律应对
案件报道侵权方式及法律应对 案件报道虽是属于社会新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它往往是曝光社会的假、丑、恶的一方面,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由于案件报道在新闻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案例比较多,有必要引起新闻记者和新闻传媒的注意。
一、案件报道中不当公布未成年人资料
涉嫌侵权案例:在案件报道中,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报道,由于记者编辑未按法律或者不熟悉法律规定,在报道中点了未成年人的姓名、地址、学校、家庭等,或从叙述中让人推断出来是该未成年人;有的违反规定将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公开报道;有的刊登出犯罪未成年人的照片,这样既违反了法律法规规定,同时也容易引发新闻官司,且在新闻官司中让新闻记者和新闻单位处于被动地位。如某市一家报社报道公安机关治理整顿社会治安,抓获了一帮扒手,其中有一部分是外省流窜来的,这些小到八九岁,大到十五六岁的孩子在公共汽车上、车站、商场等人多的地方进行偷窃。该报报道这起案件时,把这些小孩的名字点了出来。后来一个家长状告报社,称报道中点了他孩子的名,周围老师同学都知道了,孩子在学校难以呆下去,一辈子让人知道有“污点”,不利于孩子的改正。后来该报与小孩家长私了,赔了4000元钱“转学费”才算了结
法律应对思考:对涉及未成年人的报道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规定。如:199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第四十二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1991年1月26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和若干规定(试行)》第四十九条规定:“少年刑事案件的诉讼案材料,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查询和摘录,不得公开和传播。”
二、案件报道中擅自公布受害人资料
涉嫌侵权案例:由于在案件报道中的不慎或无知,在强奸案中点了受害妇女的名字,或者虽不点名但点到了具体的县乡村和街道、单位等,以及描述了受害人的特征,让周围人能够指认受害人是谁,这样的案件报道就使被报道的受害人遭到名誉损害。贵州《黔江日报》曾发表一篇题为《私了了不清的血泪债》,新闻稿发出后,1995年2月原告父女3人到法院告报社和作者侵害其名誉权(隐私权)。该文报道的是彭水县某乡一件强奸案。受害者父亲知晓后非常气愤,但想到报了案女儿名声就保不住了,于是欲与强奸者私了,以为这样还可得一笔钱。而强奸者畏罪潜逃。终于,受害者父亲还是带着女儿去报了案,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擒获归案。报社编发这篇稿件的初衷是提醒公民要珍惜和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凡违法的事想私了是不行的。具体处理时,编辑见到了公安部门在通讯员的采访材料上加盖了公章,又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隐去了姑娘的姓名,自以为是够审慎了。然而,原告却告报社和作者“歪曲事实,诽谤、诬蔑”,用“财迷心窍”的字眼搭配在“欲与老翁私了”之前,侵害了人格尊严,同时披露了原告的隐私内容。(案例引自罗廷辉《一场新闻官司的反思》,《中国记者》1995年第11期)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和法院的调解,报社认识到这篇新闻是配合“二五”普法编发,取材于经派出所证实的通讯员的材料,并隐去了受害小姑娘真实姓名,主观上没有故意侮辱、诽谤,但是,客观上却有可能造成了侵权的后果。这篇文章有两点可能会构成对报道对象父女俩的名誉权、隐私权的侵害。其一,带感情色彩的评议对报道对象(父亲)的名誉侵害。法院在调解中认为,强奸者强奸小女孩是事实,受害者与犯罪嫌疑人欲私了的事实也有过,但不应该写成受害者父母“财迷心窍”欲与强奸者私了,此提法尤其不该出现在新闻标题的引题上。其理由是小女孩父母曾欲与强奸者私了,主要目的是避免张扬以保住女儿的名声,虽有借势找犯罪嫌疑人赔一笔损失费的想法,那只是为了医治女儿的创伤而不得已,并非主要目的。因此,用“财迷心窍”加诸受害者父母显然不妥。其二、将受害小姑娘地址点得太窄造成周围人可以指认具体人,侵害小姑娘的隐私权。虽然报道中隐去了小姑娘的姓名,没有指名道姓,但由于文中将受害小姑娘地址点到了乡,使得当地人看到了报道可以推断出是写谁,这就构成对小姑娘的隐私权的侵害。最后,报社向法院请求调解。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谅解,原告提出了撤诉申请,三家共同被告黔江日报社、彭水报社和通讯员以同情受害者的名义抚助原告1000元
法律应对思考:在案件报道中特别要注意对受害人尤其是特殊群体的保护。我国在法律中对受害人尤其是特殊群体如未成年人、妇女、老人、残疾人等都有专门的保护法或保障法,在案件报道中如果受害人是这些特殊保护人群就必须遵守法律,避免案件报道对他们造成的新闻侵权伤害。《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妇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有效培养大班幼儿课堂注意力之浅见.doc
- 有效提升高中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教学思考及实践.doc
- 有效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考.doc
- 有效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答技巧.doc
- 有效整合从优化设计开始.doc
- 有线电视工程施工中不安全因素及预防要点探析.doc
-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及社会责任关系探究.doc
- 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风险度量探究.doc
- 有限合伙基金合伙人信息不对称解决路径透视.doc
-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视阈下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策略选择.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