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离魂”作品看古代文学题材的相似性保
从“离魂”作品看古代文学题材的相似性保
从离魂作品看古代文学题材的相似性保
本学期接触的第一部元代戏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也是在这个戏剧里,看到了魂旦这类角色的存在,直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它离奇的情节让人不禁去溯本求源,最终寻找到与《牡丹亭》相关的离魂系列作品,如笔记小说《法苑珠林》、《幽明录》、《列异传》,传奇《离魂记》,杂剧《萨真人夜断碧桃花》、《迷青锁倩女离魂》、《玉箫女两世姻缘》,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一)《牡丹亭》题材来源之一《太平广记》
《牡丹亭》题记里汤显祖说: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在《太平广记》的《法苑珠林》里,晋代武都太守的女儿死后,鬼魂和下一任太守的儿子在梦中相会,梦里有女子前来相就,这是一个给《牡丹亭》创作以启示意义的情节。在《太平广记》的《幽明录》里,太守之女的鬼魂与下任太守之子梦中相会后,又约期开棺,起死回生且结为夫妇,这些桥段和《牡丹亭》的二十八出《幽媾》、三十二出《冥誓》、三十五出《回生》简直是如出一辙,《太平广记》的《列异传》中有睢阳王拷打谈生的场景也与《牡丹亭》五十三出《硬拷》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是新瓶装旧酒,但可以看出汤显祖《牡丹亭》的笔法更加精致,情节更加完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这也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二)《牡丹亭》题材来源之二《迷青锁倩女离魂》
《迷青锁倩女离魂》是元代郑光祖的代表作,本是出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宋代人改编为话本,元杂剧初期作家赵公辅有同名剧本,但《倩女离魂》改动了传奇小说的若干的情节。张倩女和王文举的婚姻得不到肯定便灵魂出窍,跟随王文举进京赶考,考中后回家倩女灵魂附体,半死佳人才活过来。王骥德《曲论论须识字》说:近惟还魂、二梦之引,时有最俏而最当行者。以从元人剧中打勘出来故也。在《牡丹亭》的《惊梦》一出中,柳梦梅和杜丽娘梦中幽会也是倩女离魂相会的重新演绎。《牡丹亭》三十六出《婚走》中柳梦梅唱似倩女返魂到来,采芙蓉回生并载,四十八出《遇母》中春香唱论魂离倩女是有,知他三年外灵骸怎全,都是和《倩女离魂》相关的情节。
(三)《牡丹亭》题材来源之三《玉箫女两世姻缘》
元杂剧《玉箫女两世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姻缘》是乔吉的作品,是选材于唐代传奇《玉箫传》。它在第二折写韦皋进京赶考后,韩玉箫日夜思念,想起他往日的各种温存体贴,不思饮食。神思恍惚之中,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并作一首《长相思》第二折里便描述了这样一段场景:你拿幅绢来,我待自画一个影身图儿,寄与那秀才咱。我再做一首词,一并将去。词名(长相思)。(词云)长相思,短相思,长短相思杨柳枝,断肠千万丝。生相思,死相思,生死相思无了时,寄君肠断词。最终玉箫女伤情而逝。
在《牡丹亭》的十二出《寻梦》、十四出《写真》、十六出《诘病》、二十出《闹殇》可以看到杜丽娘也和韩玉箫差不多。特别是《写真》一出: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偶成一诗,暗藏春色,题于帧首之上: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除了以上的几部作品,还有《萨真人夜断碧桃花》里碧桃,她一气而亡,又借尸还魂回归人世与陈道南夫妻团圆,与这些作品都遵循了现实幻境现实的循环。
这不禁让人感叹其实艺术的最初形式就是模仿,而作家的模仿,必须以博览群书为前提才能厚积薄发,也正是所谓的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二、书生千面,不变是无情
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中,男人最是多情,也最是无情。当然,这里只挑他们无情的一面做论证。站在女性的角度去感受离魂作品中他们作为一个丈夫,甚至作为一个父亲的无情冷酷,时常会使人感到一丝心寒。
(二)冷酷无情的王文举
王文举同窦天章等许多书生一样,热衷功名,当倩女的魂魄不辞艰辛追到他身边,他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感动,而是做怒科,质问倩女你今私自赶来,有玷风化,是何道理?并搬出《礼记内则》中的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等一翻大道理,若换做今天,一个女子为男子做出如此大的牺牲,却不被理解甚至被以一种嫌弃的口吻指责,那一定会心痛不已直呼遇人不淑。这里也可以看出王文举内心的冰冷。
后来戏曲第四折,王文举在看到张倩女的躯壳时,他怒斥身边的魂魄小鬼头,你是何处妖精,若不实说,一剑挥之两段。他急于澄清自己,自己至始至终爱的都是小姐其人,也急于在张母面前,欲以挥剑撇清自己的责任,斩断与鬼头的关系。我无法想象王文举毫不犹豫就相信躺着那个半死佳人,绝情地挥剑指着身边张倩女时的情景。就算他知道张倩女果真是一个妖孽,果真是一个小鬼头,凭着那三年来恩爱有加,与自己暮暮朝朝生死相随的情谊,难道就不应该有所眷恋,有所迟疑么?
(三)六亲不认的杜宝
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