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润物无声夜春雨 啼鸟有意晓花香.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润物无声夜春雨 啼鸟有意晓花香

润物无声夜春雨 啼鸟有意晓花香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析词品句、朗读指导、质疑探究、拓展延伸等教学活动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 渗透 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更多的是“关注表达”“表达应用”等层面,导致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与“言意兼得”的目标越来越偏离。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讲“人文”,就有可能遭受“语文课怎么上成品德与生活课”的质疑。语文是一门基础知识课,还是文学课,抑或是工具课? 《弟子规》把“为人”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致力道德修养,“行有余力”再“作文”。湖北科技学院语委办孙和平教授也认为语文课程既要关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注重语文课程的本体性,又要看重语文的人文性。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以语文课程为依据,发挥“教文育人”的综合效应,学生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格教育,使语文课程真正起到丰盈学生人文精神内涵的作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一、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析词品句中滋养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作家创作总是通过辞章表达感情,而阅读者也总能沿着文辞寻得文章的源头,觅到作者情感的源头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蕴含的情感,做到“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我首先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一句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奇丽”与“奇特”两个词,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画出最能体现德国景色奇丽和民族奇特的句子,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任何”“家家户户”等重要的词语,层层深入,辐射全文,带领学生品味词语的感性世界,走进“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体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一美好情感,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得以滋养 二、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在朗读背诵中熏陶 古语有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有:“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让学生诵读文质兼美的作品,既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搭石》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时,我先用课件出示文本:“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然后由浅入深、有层次地进行朗读教学,通过在表演中读――体会“协调有序”的美(一读);在想象中读――感受“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秀美的意境(二读);在情境中读――感受文字里强烈的情感(三读),借助作者刘章的课外资料进一步深读――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四读)。“四读”环节,使学生的情感认识逐层深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后文感受乡亲们美好的品质作铺垫,从而激发学生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情 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在质疑探究中突破 明代著名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学习贵在有疑,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探究,就是发展其主动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晏子使楚》时,我引导学生找到课文的切入点“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探究人物,从“反复读”到“深入思”到“有所惑、畅谈得”。“有所惑”是学生最开心、最踊跃的环节,有生质疑:“面对强大的楚王,晏子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他不怕死吗?”还有学生质疑:“晏子这样说,是不是显得没礼貌?”于是一场“头脑风暴”开始了,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在一次又一次体会晏子的语言中,一个聪明智慧又有爱国情怀的晏子形象呈现在学生眼前。对“尊严来自实力,来自他身后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国家”,这样的感悟自然水到渠成了。接着我又“峰回路转”引导学生从楚王的行为――“只好陪着笑”“只好赔不是”中得到启发: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只有留住了自己和别人的尊严,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至此,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已全盘呈现:“我们每个人努力的且最首要的是: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学生的情感得到突破,思想境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的疑惑也犹如剥春笋一样被层层剥去,最后露出里面很鲜嫩、很清新的肉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拓展延伸中提升 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师要有一颗细腻的心、一双锐利的眼,这样才能在拓展教学的空间里,去发现并挖掘到生活中的典型教育素材,才能?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