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22例双侧原发性乳癌的预后因素论文.doc
222例双侧原发性乳癌的预后因素论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BPBC)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天津市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2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的222名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BPBC的5、1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8.73%、69.09%。 sBPBC的生存率总体较mBPBC的差,但无统计学意义。 第一侧淋巴结阳性结果、第二侧淋巴结阳性结果、 第二侧肿瘤大小、第二侧组织学分级对生存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时性和异时性BPBC的生存率相似。第二侧肿瘤≥5cm,双侧淋巴结阳性的预后差。多因素分析表明第二侧肿瘤大小和第一侧、第二侧淋巴结阳性同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关键词】 双侧原发性乳癌;预后分析;生存率
Prognostic of 222 Case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ute and prognosis analyze of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22 patients itted to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from March 1972 to December 2003 ulative Survival rate of BPBC ulative Survival rate of sBPBC(Synchronous BPBC, sBPBC) is loBPBC’s(Metachronous BPBC, mBPBC),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status of bilateral lymph node of and tumor size of secondary cancer affect the survival of BPBC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e survival rate of sBPBC is similar to that of mBPBC.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ph node of tor size<5cm of secondary cancer are better than those ph node and tumor size≥5cm.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or size of secondary cancer and lymph node status ofbilateral breast cancer are prognostic factors of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Key erantz等[2]报道,一侧乳腺癌患者其对侧发生癌变的机会是普查中妇女的2~7倍。随着乳腺癌检诊技术的进步及治疗方法的改进,患者单侧乳腺癌术后生存期普遍延长,在一侧乳腺癌治疗后对侧乳腺发生癌的机会也在增加。双侧原发性双乳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BPBC)的发生率在国内的报道多数在2.1%以下[3],最高的4.97%[4]。目前在国内关于原发双侧乳腺癌生存率的报道相差很大,并且相关研究多为小样本的研究结果,尚缺乏较大宗病例资料支持的较长时间随访观察的多因素分析的系统化研究。为此,我们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22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了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972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双侧原发性双乳癌乳癌患者222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6~95岁,中位年龄45.55岁,平均年龄47.27岁。生存年限是从第二侧手术日开始计算,直至死亡、复发、转移或最后随访时间。在两次乳腺癌时间间隔的计算上,以第二次入院日期至第一次手术日期的时间间距为准。
1.2 病例纳入标准
(1)两侧均已手术。(2)两侧或第二侧须查见原位癌的成分,即小叶原位癌或管内癌成分。(3)第二侧发生于第一侧治疗后五年以上,且无其它远处部位转移,亦考虑为原发性病变。(4)组织类型:两侧乳腺癌组织类型完全不同。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的方法计算,预后因素分析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