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若干问题讨论_培训课件.ppt

创伤急救若干问题讨论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伤凝血病的防治 积极处理原发损伤,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快速有效止血是关键 注意体温监测和低体温的防治 合理选择液体进行允许性低血压复苏 纠正酸中毒 早期积极补充凝血因子,恰当使用止血药物 基因重组活化FⅦ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促进凝血酶生成的强效药物 四、创伤输血 新观念 生存阈与输血 生存阈是指生命可以耐受的脏器功能最大丢失量。生存阈值越大,脏器功能的储备越大。 肝脏的生存阈是85% ,即生命存活所需的肝功能不能少于15%。肾脏的生存阈是75% ,红细胞(即血红蛋白)的生存阈是75% ,血容量的生存阈仅为30%。 创伤失血导致的低血容量是危及生命的元凶 所以,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关键是补充容量,而不是补充红细胞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是相对全血而言,其概念是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输入有关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等 成分输血优点为针对性强、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便于保存和运输,是我国积极推广的输血技术 成分输血应用于失血休克病人的缺陷 浓缩红细胞制剂中含有很少的血浆 1袋由200ml全血制备的浓缩红细胞制剂中只含30ml血浆、10ml抗凝剂,其容量仅有120ml余,红细胞压积为0. 7~0. 8,其运氧能力及体内存活力等同于200ml全血 显然,成分输血只能用于纠正急性贫血,提高血液的氧输送能力 成分输血与输全血 在应用成分输血时有2个误区要加以注意: 其扩容效应不如全血,意图以红细胞制剂扩容抗休克是一个误区; 成分输血与用于扩容的非血浆的任何液体一样,大量使用时忽视凝血因子的补充是另一个误区。 输血技术规范 2000年 对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时,是使用全血的指征 血浆 国内外均有医学权威认为,传统的液体复苏计划对大部分没有休克与凝血机制异常的病人仍是有效的,但对约占创伤病人10%的严重创伤病人、伴休克或凝血机制异常的病人, 血浆可能是当前最理想的复苏液体。 五、创伤急救医学体系建设 建立综合性创伤救治中心 是提高创伤救治效果的迫切需要 严重创伤患者三个死亡高峰: 因此创伤后的初期治疗是减少创伤死亡率的关键和决定因素 第三个死亡高峰 第二个死亡高峰 第一个死亡高峰 创伤发生后1 h 内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创伤患者的早期死亡, 也能明显降低创伤后脓毒症和感染发生率, 将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反之, 死亡率将大大提高。因而创伤发生后第1 小时又被称为“黄金1 小时” 因此创伤救治最主要的要求是时效性和整体性, 即快速、有效地从整体角度进行救治, 同时尽可能减少漏诊。 由于创伤救治对于时效性和整体性的要求远远超过其他非急诊患者, 尤其需要在短时间内高效整合院前急救体系、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外科各亚专科医师协同工作, 需要迅速调动大量资源 临床实践表明, 传统院前急救( 120) —急诊室— 外科各专科会诊和分科救治模式不能迅速调动创伤危重症救治所需的大量资源, 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因此,整合创伤救治所需的各种资源, 建立综合性创伤中心, 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室复苏与救治、急诊手术、术后复苏和监护治疗、二期确定性手术治疗以及后期康复治疗有机结合在一起, 开展创伤一体化综合救治, 有利于提高效率, 改善患者预后, 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国外经验 自1980 年起, 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开始制定创伤中心分级制度 创伤中心分为Ⅰ 到Ⅲ 级: Ⅰ 级为最高, Ⅲ 级为最低 主要有以下特点: ( 1) 就各不同等级的创伤中心必须具备的救治能力、医疗设施和人员条件, 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 ( 2) 强调高等级的创伤中心不仅要进行创伤救治, 还要承担预防、社区宣教、科研和教学任务; ( 3) 强调不同等级的创伤中心之间应建立制度化联系, 以利于患者的转运; ( 4) 就患者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分类标准, 指导患者在不同级别创伤中心就诊或转运 我国现况 (1)卫生管理部门和医学教育部门尚未明确将创伤学列为独立的学科门类, 从而阻碍了创伤外科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2)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体系分属不同部门, 衔接不够紧密; ( 3) 各级医院建立创伤救治中心多为出于临床实际需要和结合自身资源情况自发建立, 其发展尚无统一模式, 发展状况极不平衡; ( 4) 缺乏统一、规范的学科建设标准和医生培训制度; ( 5) 未建立创伤患者分级救治制度, 不同级别医院创伤诊治范围不明确, 影响了创伤救治效果的提高。 设想 应为创伤患者提供最高水平的救治, 开展创伤基本和高级生命支持 能在短时间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