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宋诗词中“花”作为整体意象与诗人情感的有机融合.docVIP

论唐宋诗词中“花”作为整体意象与诗人情感的有机融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宋诗词中“花”作为整体意象与诗人情感的有机融合   摘要:纵观唐宋诗词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花”意象的复现率很高。唐宋诗人将对花的喜爱融进了文学、艺术中,并赋予其人格化的力量。古人借花咏怀,以花明志,“花”意象的存在使诗歌语言具有了暗示性和多义性,本文将探讨“花”作为一个整体意象时与诗人主观情感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花;意象;象征;情感      袁行霈认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①。鉴赏中国古典诗词必须抓住诗词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花是人类最初的审美对象之一,同时也是骚人墨客赏玩吟咏的对象。在古典诗词中,花不再仅仅归属于自然,而是成为表达诗人主观情意的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对于生命的感慨,对于世事无常的叹息,对于人生荣辱的追忆,无不寄寓于花,从而使花也拥有了人的多样情感,形成意韵各异的意象。   一、融情入景,表达诗人主观情意   唐宋诗词中,诗人往往融情入景,以不同的花喻指不同的情感,而大部分作者笔下的花并不一定是实指,只是作为抒发某种感情的凭藉。“花”作为―个整体意象在诗词的表达的情感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方面:在春归之景中,“花”频频触发诗人的伤春、惜春之情:“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风雨催送着残春,人却无计挽留,那繁花落尽,红颜憔悴之感,幽婉深恨,令人思之不尽;“花”也常常借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牵挂:“还怜客路龙山下,未折一枝先断肠”(陆游《客舍对梅》)、“岭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来”(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的《寄人》)等等,用“花”这一意象来表达对离人的追忆、留恋,无需过多的言语,便能传达出最深切真挚的情感;表现对身世的哀伤、叹息:“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鱼玄机《卖残牡丹》)女诗人二十岁上下即被抛弃,面对遍地落花,只能黯然神伤;表现人生难料、世事无常:“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烷溪沙》)、“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武陵春》),人的生命、美好的事物都像花儿一般,从盛到衰,由生到死,终将消逝,这是多么令人无奈且无限感伤的事。   美国意象派诗人,文艺批评家庞德在《回顾》中对意象有这样一段描述:“一个意象是瞬息间呈现出来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②庞德认为,意象的获取过程便是诗人将主观情感加入客观物象的过程,将原来作用于视觉的物象变为了审美化,情态化的形象,也就形成了意象。意即象、象即意、形式与内容、主与客、物与我,水乳交融。   对于“花”这一意象,诗人将它与自己的主观情感联系起来,不同人的心中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开心的人会说:“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元稹《春晓》),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憔悴的人会说:“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而欣喜的人会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   同样是写“落花”,愁苦的人会说:“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杜甫《曲江二首》)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然而“一片花飞减却春!”喝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愁上添愁。悲愤的人会说:“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岑参《寄左省杜拾遗》)这首诗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虚度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位置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心生羡慕。心神宁静的人会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为了取得静中有动、以动写静的艺术效果,诗人精心捕捉了“花落”这一动态,用以反衬春山寂然若虚的空旷,映衬出春山之幽静,从疏淡的笔墨中体味出“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从而将有些抑郁的寂寥感转化为一种富有情趣的幽雅静谧的美感。心情舒畅的人会说:“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欧阳修《丰乐亭游春》)明媚的春光,令人心醉,和煦的春风吹过,野鸟啾啾,杂花飞落,写出了在撩人春景中的愉快心境。   古往今来,人们借花传情,花的意象在诗词中不断出现――表现伤春、惜春;表现对离人的追忆、留恋;表现对身世的哀伤、叹息;表现人生难料、世事无常,凡此皆由情与景融、意与象生而成为异彩纷呈的“花”的意象。   二、作者个性,对“花”意象的影响   正由于诗歌意象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